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强国御辱 | B.实业救国 |
C.民主共和 | D.科学理性 |
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见下图)。下列表述内容与该图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遗其体而求其用” |
B.“然欲自强 必先理财” |
C.“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橹” |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主要批评了洋务派( )
A.师夷长技不合国情 |
B.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
C.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 |
D.违背了近代化的历史潮流 |
京师同文馆在1869年设置的课程内容包括:外文、代数学、物理、化学、医药、外国史地、航海测算、汉文经学等。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重视传授西方科学知识
②旨在培养洋务所需人才
③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体现
④彻底否定了传统的儒家教育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领戈登语)对这里“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C.“师夷长技以制夷” |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
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 |
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
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D.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上述认识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接受了西方近代政治制度 | D.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
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
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