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文化交流上,我国历史上从汉朝至清朝几个朝代都有不同表现。阅读下列几段话后,回答下列问题。
汉唐虽然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决不介怀。
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技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
(1)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宋元时期,科技文化“中学西传”有哪些具体表现?分别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试简述中国近代前期“西学东渐”的过程。
(4)试分析出现“西学东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君主立宪政治的问题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京师同文馆在1869年设置的课程内容包括:外文、代数学、物理、化学、医药、外国史地、航海测算、汉文经学等。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重视传授西方科学知识
②旨在培养洋务所需人才
③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体现
④彻底否定了传统的儒家教育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土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最早提出来的是
A.魏源《海国图志》 | B.洪仁玕《资政新篇》 |
C.张之洞《中体西用论》 | D.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
《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袭,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
A.英国 | B.法国 | C.美国 | D.德国 |
“中体西用”主张认为
A.为维护清朝的统治,传统的“三纲、五常”可以稍改 |
B.器械工艺之类尽可改进 |
C.外国的科技和政治制度都比中国先进 |
D.“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外来东西不可轻信采用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
A.美国 | B.德国 | C.日本 | D.俄国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欲自强必先浚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商务……微臣创设招商局之意,本是如此。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
材料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四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自强”的途径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李鸿章有何新认识?
(3)李鸿章和郑观应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你认为他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上述认识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接受了西方近代政治制度 | D.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
“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是背着沉重的传统儒学包袱,从经世之学的观点出发去学习西洋技术的。根深蒂固的华夏文化优越感使当时人们对西技的认识产生各种歪曲图像。”近代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存在的问题是( )
①受传统思想束缚②一时无法对西方技术形成正确认识③全面否定西洋文化④将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洋文化结合起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学士倭仁”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抵御外侮。
材料二 奕䜣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扰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其余也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中国人学习西学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
材料三 严复指出:“令成之称西人者,日必善会计而已,又曰彼擅技巧而已。不知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严复《论世变之亟)
请回答:
(1) 进入近代,用中学救亡还是以西学强国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材料一、二分别代表了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说明各自的不同主张和依据。
(2) 从材料二、三看.近代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各自的实践活动是什么?
(3) 在近代.为什么会出现西学与中学优劣的争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