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
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
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作为时代强音,它
①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 ②提出了强国御敌的方法
③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要思潮 ④表达了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抵抗决心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称“甲午战争是高度西洋化、近代化之日本战胜了低度西洋化、近代化之中国”与当时中国的低度西洋化有直接关系的是
A.统治者反对“求一技之末,而奉夷人为师” |
B.长期战争与社会动荡阻碍社会转型 |
C.领导者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
D.民众固守天朝上国理念抵制制度革新 |
材料一:善师西夷者,能制西夷;不善师西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思想主张的概称。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
(3)根据材料四,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结合五则材料,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具体指出其代表人物及主张,语言要精练)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包括
①开始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 ②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③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④使“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为社会思潮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青年杂志》发刊词
材料四 (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土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试看环球的未来,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对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认识有何不同?
(2)从思想主张的根本目的上看,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
(3)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指出材料四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4)以上4人所代表的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进步各产生过哪些影响?
对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②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③阻断了中国的独立发展道路和社会进步 ④本质是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斗争与融合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从文明史角度来看,近代列强侵华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冲击。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①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封建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④西学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到冲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面是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此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 B.《资政新篇》 |
C.《四洲志》 | D.《瀛环志略》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中国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他们拒不承认中国人在军事上的劣势和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只有少数一些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这样,对西方的研究可说是踏出了一小步。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但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并相应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仰诸同志,盍自勉旃!谨定规条,胪列如左:
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苦厄日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1894年)
(1)举例说明“少数一些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的表现。
(2)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如何“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出该观点的原因。
“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第一步,但从称西方国家为“夷”这一角度看,其思想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A.藐视西方科学技术 | B.藐视西方思想成就 |
C.主张全盘西化 | D.未放弃天朝大国的观念 |
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起的作用是
A.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 | B.评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C.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 | D.掀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新高潮 |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编号 |
人物 |
速写 |
① |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
|
洋务运动 |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
② |
著有《新学伪经考》一书 |
|
③ |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
|
④ |
《新青年》的创办者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五位代表人物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的五个派别。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所代表的派别。
编号②_________________;编号③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编号①、②、③所代表派别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主要主张。
(3)编号②、③、④所代表派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