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是清朝统治者在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实行的三次自救运动。这三次运动的共同点是( )
①都是学习西方的活动 ②都加剧了社会矛盾
③都推动了政治制度变革 ④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的进步性 |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
“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第一段是坚甲利兵,第二段是工商业和政治,第三段才是思想学术以及文学艺术等等。”学界普遍认为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历史分界点应是甲午战争,这是因为甲午战争之后①“中体西用”道路宣告破产②维新变法思想演变为政治运动③“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潮流④民主革命团体开始建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 B.发展资本主义 |
C.提倡民主科学 | D.推动实业救国 |
“就像一个朝廷命官头戴花翎,满脑子‘三纲五常’,身上却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结果,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与此评论相符合的是
A.孔子:“克己复礼” | B.康有为:“托古改制” |
C.鲁迅:“打倒孔家店” | D.张之洞:“中体西用” |
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
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 |
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
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 |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A.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
B.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
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
D.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
、晚清时期,有人提议:“议院者,公议正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俄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死也。”此人主张是( )
A.加强君主专制 | B.建立皇族内阁制 |
C.实行君主立宪制 | D.倡导民主共和 |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
C.宣传科学救国 |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
“就像一个朝廷命官头戴花翎,满脑子‘三纲五常’,身上却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结果,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与此评论相符合的是( )
A.孔子:“克己复礼” | B.张之洞:“中体西用” |
C.鲁迅:“打倒孔家店” | D.康有为:“托古改制” |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久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下列人物及其历史活动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内容特点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 | B.康有为维新变法 |
C.孙中山辛亥革命 |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下表中的人物及其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李鸿章 |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郑观应 |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章太炎 |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梁启超 |
“共和政治,非国民的继续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思想启蒙与挽救危亡并重
B.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C.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D.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