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繁盛篇:千年骆驼铃吟唱中国传奇
驼队行走在丝绸之路上,驮载的不仅仅是财富,更多的是文化。中西方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为彼此注入新鲜血液,西方的宗教、戏剧、胡乐、胡舞、胡器、胡食等进入中国,中原文化在西域广泛流行……在陆上丝绸之路蓬勃发展的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稳步前行……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
材料二 衰落篇:汽笛轰鸣淹没了摇曳驼铃
法籍伊朗裔学者阿里·玛扎海里认为: “在促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的主要因素中,应提到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这种工业以代用品取代了来自中国的传统产品。 ”因此,缺少了商品的流动,作为商道的丝绸之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与此同时,西方的欧洲文明不断扩大自己在中亚的影响,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
材料三 崛起篇:世界繁荣的呼唤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日、俄等国都先后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构想……不同版本的“丝绸之路”背后的潜台词是视中亚为联通欧亚的物流、资源、经济乃至政治枢纽,力争在“枢纽之争”中占据上风……(“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合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海合组织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传输的文化对推动欧洲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何意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推动丝绸之路崛起的因素有哪些?(6 分)“一带一路”的发展将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4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为了扩大赋税征收面,隋初进行了纳税户口清查工作,《隋书,食货志》载:“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大索貌阅之后,大臣高颖又认为长吏肆情,遂请行输籍之法。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写成定簿,并根据户等高低征派赋役。由于国家规定的赋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甘心成为国家的编户。这样既调动了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虽然隋代农民赋役较前代有所减轻,但是纳税人口却比前代成倍激增,隋朝经济改革对国家财政的影响由此一目了然。
——摘编自《从改革的角度看隋朝的“国计之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4-1683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所面临的“反清复明”问题已经烟消云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例如广东的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四十三处,福建的厦门、汀州、台北等三十多处,以及浙江、江苏沿海多处港口都是开放的。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且对丝绸、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口贸易规定了许多禁令。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正是有赖于后面这一优势,使得英国能够不受限制地与世界上的任何地区进行自由贸易一一进口新兴工业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出口由其制造的各种产品——从而由此获取财富……英国变得日渐富强起来。
一—查尔斯·辛格等主编、辛元欧主译《技术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潜藏多年的工业革命的“种子”。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取得海洋支配权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康熙以宽仁治人,晚年勤躯已倦,吏治十分腐败。当考官,收孝廉的钱;当军官,吃空额,捞军饷;收捐赋,火耗加到三成以上,几乎到了“人人顽劣无耻,个个面目可憎”的地步。雍正“以义正之”,冷面冷心,痛加整顿,这就得罪了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清欠亏空,得了个“抄家皇帝”的绰号。安插密探巡访民情官隐,建立密折专奏制度,落下个怀疑诛忠的恶名。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动了官绅地主的钱袋子,触了“官怒”。文字狱得罪了天下读书人,落了个好谀任佞的恶名……雍正的丑恶形象在这些官员、读书人的“口诛笔伐”中,进入了老百姓的意识。套用他自己的话讲,正所谓:“做事易,成事难;成事易,守事难;得名易,保名难;保名易,全名难。”
——江天一《“圆明居士”如何成为“雍正皇帝”》
材料二 雍正本人是有作为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君主,而雍正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之治,使康雍乾三朝持续发展,成为清朝的鼎盛时期。更有甚者,雍正立志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数百年积弊,所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成功解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税问题,是巨大创举。所实行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政策,具有现代财政预算、财政管理的意义。
——冯尔康《雍正继位新探》
(1)根据材料一,分析雍正帝施政的背景,并概括其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雍正帝与康乾盛世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二十五年(1686)始创立洋货行﹐又名十三行。洋货十三行在创建时,官府规定它的业务经营范围是:“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易货物”,表明它既是经营进口洋货又是经营出口土货的中介贸易商行。
清廷乾隆十年从广州二十多家行商中选择殷实者五家为保商,建立保商制度。保商的责任是承保外国商船到广州贸易和纳税等事,承销进口洋货,采办出口丝茶,为外商提供仓库住房,代雇通事工役。保商对于承保的外国商船货物因享有优先的权利,在其它分销货物的行商交不出进口货税时,保商必须先行垫付。凡外商有向官府交涉禀报的事,责令保商通事代为转递,并负责约束外商不法行为。……洋货十三行作为清代官设的对外贸易特许商,其职能是向海关承担代缴进出口洋船各项税饷,并代官府管理外商和执行外事任务。这是清代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在长达一个半世纪里始终相沿未改。……专设经理广州外贸税饷事务的洋行制度,乃是清廷实施严格管理外贸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杜民夷之争论,立中外之大防”。
材料二 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的巴达维亚(今印尼的雅加达)建立了总部,其他的据点设立在东印度群岛、香料群岛上,其董事会由七十多人组成。……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也是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并被获准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到了1669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五万名员工、与一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
——以上材料均摘自互联网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广州十三行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对中荷两国造成的历史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选修部分)
材料一 清朝政权实行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在财政管理制度上,也集权于中央。 地方赋税收入,除按额存留俸工等项外,“一丝一粒,无不陆续解送京城”,归户部管理分配。地方如有额外需要,必先请旨,然后方得经领动用。……直到咸丰同治以后, 各省征收厘金,情况才有所改变,但那时,清代的整个财政,已混乱不堪了。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903—1910 年)中央“一部三处”(度支部、税务处、清理财政处、督办盐政处) 的设立和职责的明确,使人事权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地方上,如对直隶原来练饷局、 筹款局、印花税局、赈抚局、水利局、海防支应局等庞杂紊乱的财政机构归并裁撤。……各库款项,统存于直隶省银行,各衙门局所应领之款,先由财政处核准,发给支票, 向银行领取。……因得不到督抚的支持,许多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摘编自伍振华《略论晚清中央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材料二 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的过程: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1694年,伦敦1286个商人以股份制形式建立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
1720年,英国爆发“蓝海”股票泡沫事件,英国开始完善金融制度,进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
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金本位制,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
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结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经济体系。
1844年,英国颁布了《英格兰银行条例》,英格兰银行成为唯一能够发行英镑的银行。
1872年,英格兰银行成为中央银行,英镑代表黄金,英镑成为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会“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货币走向世界的条件。
经济发展与时代特色紧密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汉武帝在位时兴修水利、穷兵黩武,使汉朝国力达到最高点,但同时也引发了政府的财政危机。新增的大批政府开支亟需新的收入,而终武帝王朝,为寻求收支平衡的努力一直未曾停止过。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随着市场的扩大,手工艺制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有时甚至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水平。景德镇的官窑为皇宫及官府烧制了大量瓷器,有的还专供出口。……景德镇的瓷器在当时制瓷工艺尚不发达的欧洲,确实是无上的珍品,因而被欧洲人尊称为“中国器皿”(Chinaware )。同时,苏州亦成为国内商业、金融业和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纺织、染色业)的中心。附近的松江地区则是晚明时期棉纺织业的中心,当地人利用外地原料进行加工后,再将成品返销各地。广州的铁锅亦畅销内地、海外以及中亚地区。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1)结合所学和材料一,列举出汉武帝为增加收入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明中后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手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29696 |
100 |
——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2)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政府在税收方面出现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元朝以来,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有二、三十个少数民族中存在着土司制度。土司管理各该民族,职务世袭,但是需要中央政府批准。土司在内部自行征收赋役,仅向中央政府进贡少许银物。土司自有法令,对属民的生杀予夺,中央政府不予过问。……常到州县地界抢掠,危害汉民生命财产;……对属民任意役使,赋税是“一年四小派,三年一大派,小派计钱,大派计两”。 ……恣意虐杀土民,对犯其法而被杀害的家属,还要征六十两、四十两、二十四两不等的银子,名之日“玷刀钱”。 ……为了争夺土地和人畜,土司之间互相厮杀,经年不解,世代为仇,使得当地以及附近的州县不得安宁。
——摘自《清朝鄂尔泰》
材料二 清改土归流的具体做法:清政府采取了集中力量打击强大不法的土司;从大土司集中地区开始,后及其它地区;以及武力威胁与安抚相结合等办法。改土归流的善后措施:第一,对革除土司妥善安置,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第二,选派合适人选充任新设流官。第三,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控制和管理。第四,禁革各种旧制陋规。第五,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路办学。
——摘自《论清代鄂西的改土归流》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朝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改土归流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9分)
某学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年代 |
农业税 |
非农业税 |
997年 |
2 408.1 |
1 567.7 |
1021年 |
2 641.2 |
3 874.0 |
1077年 |
2 021.3 |
5 117.2 |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政策松动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曾经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后期白银普遍通行于全社会。……明代白银货币化最重要的展开方式是赋役折银。贵金属货币流通、循环,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日益增长的白银需求,使国内白银严重不足的矛盾凸显了出来,向海外的寻求成为必然。……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明朝海外政策发生转变。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思考》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曾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被被迫推行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对危机。但所发官票、宝钞流通阻 塞,信用日衰,至咸丰十一年,官票绝迹,宝钞形同废纸。因而,自同治帝以后的四十年间,清政府一直未再发行纸币,直至清末。第二次发生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颁布意在提高银价的< 1934年购银法令》,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在此背景下,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 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国民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达成全国统一。法币改革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
——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大量外流的比照》
材料三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
——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国家政策是什么?归纳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照抄材料不得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19世纪中期中国白银流出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近代的两次白银外流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后果。
(4)材料三中所述“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何在?它对世界经济有何积极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战国李悝认为:“籴(买进)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不伤而农益劝”。“善于平籴者,谨视岁有上、中、下熟。……故大熟则上籴三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
材料二 汉《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悝平籴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汉建立初期面临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大事记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规定关税协议。 |
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的特权。 |
1858年《天津条约》增开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等。 |
1863年清政府任命英国人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
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 |
(2)根据材料三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在二战后期,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必须缴纳资金以建立这一基石,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英国不满美国的方案。英国财政部顾问、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联盟采取透支的方式提供信贷……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
——崔连仲等主编:《世界通史》当代卷
(3)二战后期,金融外交成为大国外交的一种有效武器。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本质上的相同点是什么?二战后初期怀特计划的落实怎样体现了美国的特殊利益?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上计制度”。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隋唐时期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到了宋朝中叶, 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 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材料二 在 20世纪之前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的户口和人口信息登记制度,二战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建立健全了这一制度。以美国为例,最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资信材料为社会保障号码。人们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号码证明自己的身份、或者办理银行卡、信用卡、医疗卡、驾驶证等,或者依法申请失业救济。……美国国会利用人口普查得来的人口总数决定各州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此外,各州还根据这些数字来分配其立法机构中的席位。……企业则利用这些数字来降低金融风险、定位潜在市场。
——网络材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15 分)
(2)根据材料二,与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相比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10 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