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中提到的“国初” 之政策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直接原因是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
B.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
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D.该政策实施后中华文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有了保障 |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古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部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说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 | B.农林业牧业相互补充 |
C.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 D.自给自足 |
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只追求“仓廪实,衣食足”,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的。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造成自然资源被严重破坏 |
B.主要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有关 |
C.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
D.是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 |
明太祖朱元璋屡次宣布“通番禁令”,规定“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清朝顺治年间颁布“禁海令”,又颁布“迁海令”,强迫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三十五至五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他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 B.加强对外航海管理 |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 D.阻止了列强侵略中国 |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缴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都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给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 | B.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
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 | D.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 |
洪武十九年(1386年)浙江舟山46岛居民30000余人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对这一做法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有效加强对沿海岛屿的控制 | B.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交往 |
C.舟山成为推行这一政策的中心 | D.有限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 |
从材料可见当时
A.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 |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
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年国内生产总值远超整个欧洲地区,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向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大错”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
B.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
D.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影响有( )
①保护了民族工商业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者侵略 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对于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其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②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不能一概否定 ③古代历朝大都执行这一政策,影响深远 ④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