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高中历史

《史记·货殖列传》曰:“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在作者看来,当时(  )

A.形成重义轻利思想 B.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没有实行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追求财富改善民生应受到鼓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中国却没有这样的作用,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

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D.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千耦其耘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敦煌出土盛唐至宋初的一首诗作:“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却是成忧恼,珠金虚满堂”。对此解读不确切的是

A.均田制的败坏 B.土地兼并的严重
C.工商业者经济地位提高 D.工商业者法律地位提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对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土地兼并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
②反映了土地制度日益完善
③不能反映出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④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A.③ B.②③ C.① D.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学者研究,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世界生产的白银可能有一半或至少三分之一流入中国。这主要得益于(     )

A.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新航路的开辟 D.商帮经营范围扩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正确的有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时间
人口(百万)
粮食总产出(千吨)
种植面积(百万公顷)
粮食单产(千克/公顷)
粮食
全部作物
1400
72
20520
19.8
24.7
1038
1650
123
35055
32.0
40.0
1095
1750
260
74100
48.0
60.0
1544
1820
381
108585
59.0
73.7
1840

 
①生产工具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玉米、马铃薯等品种的引进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   )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是(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B.《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在浙江杭嘉湖地区,普遍出现了改田治地(田一般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地种植经济作物)的现象。下表是明朝后期到清康熙二十年前后田地面积升降的变化情况,对表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杭州府
湖州府
嘉兴府
田减少量
31顷
79顷
1354顷
地增加量
184顷
28顷
1560顷

 
A.地的增加说明农业商品化发展较快
B.田少地多说明当时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改田治地体现了“重农”思想加强
D.田的减少反映了传统性农业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英国之所以能率先打开中国的大门,是因为它在印度拥有强大的基地并控制着诸海洋。英国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这一障碍主要指(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闭关锁国政策
C.虎门销烟 D.清政府“天朝上国”的心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    )

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
C.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D.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