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 简答题
高中历史

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东方杂志》(1933年)
“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东方杂志》(1934年)
材料二  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
(1)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张是在汉密尔顿的大力鼓吹和实际经济利益的诱惑下逐步完善的。1789年政府颁布的关税法案,对81种物品征收进口税,其中有30种征收特别关税,其余的征收7.5%—15%的计价税……1812年美英战争结束后,英美互惠贸易原则确立,大量英国廉价工业品潮水般的涌入美国市场……1861年国会经过激烈斗争,通过了美国第一个保护性关税法案,对一般进口货物平均征收20%的关税,而对于某些需要特别保护的工业品征收特别进口税。1828年,又提出一个税率更高的关税法案,将羊毛进口税提高到50%,毛织品进口税提高到45%,这个法案被称为“可憎的关税法案”。……此后,贸易保护的强度也因为北方利益集团实力的强弱变化而变化,时而温和时而强烈。19世纪20年代日益激烈,30年代又趋于缓和,并通过了关税减让方案。四五十年代是政策多变的年代,1846-1856年还一度出现了自由贸易的趋势,但是1857年经济不景气,又有人提出了保护关税的主张……在欧洲逐步实现自由贸易的时候,美国却走向了反面……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都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实施的特点,并简要归纳其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欧洲部分国家的关税率(1913年=100)

 
食品
半成品
制成品
1927年
1931年
1927年
1931年
1927年
1931年
德国
125
380
95
153
190
183
法国
65.5
180
96
125
153
178
意大利
75
188
114
198
193
286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实行货币贬值或降低汇率政策,以相对抬高别国商品的价格,从而削弱对手的竞争能力。货币手段的使用,使世界商战空前激烈。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1)请仔细观察材料一的表格,从中概括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出现的经济现象,并指出该经济现象对国际形势的影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德国的国民经济军事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2)请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的相同之处,并指出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所坚持的前提条件的不同之处?
材料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教育史,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有虞时代舜所设庠,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汉代以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清末又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到了近现代,在教育制度上学过日本、德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向苏联学习过。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曾引进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最终创立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现代的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教育大国。教育的成败、人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三个不同的时代,中国教育培养的目标却是完全不同的。
(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三个不同时代教育培养的目标是怎样不同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生问题历来都是中外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
材料二   孙中山作为贫困的农家子弟,“身受幼时境遇之刺激”,感到在“实际上”和“学理上”都有必要解决土地问题。首先,孙中山指出土地是“生产之原素”,“营业之要素”,是一种可“生利”的”财源”,“地为百货之源,物莫不由地生”,在生产中土地、人力、资本(即机器)为“三大要素”,而其中“土地为尤重”,社会财富的创造离不开土地,造成社会经济的不平等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土地为少数人所操纵。当“工商业发达”之后,”大资本家必争先恐后,投资于土地投机业”,造成地价暴涨,少数人因垄断土地而获利,平民百姓则遭失业之痛苦。此时,中国难免蹈西方贫富对立的覆辙,最后必然导致社会革命,为防微杜渐,在发展实业进行经济建设之时,必先进行“平均地权”。”平均地权”的具体实施是,”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
——百度网
材料三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
(1)概括材料一的主张?这主要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原因?结合所学对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进行评价?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缓解社会矛盾?为什么会遭到富人的反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我们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肯定还要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世界在变化,中国也在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而向前发展。只有不断与时俱进,中国才能充满活力。我们愿意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在农业上的调整?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各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权力的分布与政策的实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而到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就连此前皇室内部影响皇权运作的宗室、外戚、后宫、亲王甚至皇太子等力量,也基本从政治上淡出。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与地方在各方面具有政务的运作中走向一体化,皇帝本人也走到了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州县----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
——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中国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的变化及成因。
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许多学者主张在中国实行统制经济。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统制经济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经济遭遇到严重的危机,世人“一闻苏俄计划经济之成绩,安得不靡然风起,视为宝典”。马寅初还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贫弱之国,除统制之外,殊无法抵抗其潮流也。
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将锐利的笔锋指向打着“经济统制”旗号的官僚资本: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
——摘编自钟祥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
(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30、40年代马寅初对统制经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观点前后不同的原因。
材料三     “重商主义”是西欧15~18世纪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者借助国家的力量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张,工商业阶层希望得到国家的有力保护。在整个重商主义时代,国家干预被强烈要求“保护贸易并粉碎阻挡商业扩张的种种中世纪羁绊”。
18世纪末,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提出批评。他认为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是十分危险的,主张一切听其自然,允许资本家自由地朝廷经济活动: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则赞扬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有“科学真理成分”。他不相信市场机制或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而相信现代资本主义只有在国家这一只看得见的手的帮助之下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经济自由主义,扩大政府职能,主张国家干预。凯恩斯经济学很快取代传统经济学的正统地位,并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3)以“政府权力与市场关系”这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公元前206年,中国人口约为1400万。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口约4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
——赵文林等《中国人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下表为美国人口数量及政策统计表(部分)

1776年
美国建国时人口数量为250万
1873年
政府颁布《康托斯法》,禁止邮寄和从外国进口一切避孕材料
1915年
美国人口数量突破1亿
1968年
组建“人口和家庭生育计划委员会”,研究家庭生育计划事宜
1970年
设立“人口增长和美国前景委员会”,研究美国人口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
1974年
提出人口稳定即“静止人口”是最理想的目标

 
——《简明人口学词典》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人口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单位(年)

——《“人口红利”持续派发房企价值重估始起步?》
(3)根据材料三,中国“人口红利”的高峰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箫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
(4)上述有关农业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完成: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6分)
(2)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8分)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导致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请回答下列有关农民的三个问题:
(1)19世纪中后期的东西方都面临着社会重大变革,简述这一时期英国、俄国和中国农村的农民所处的境况。
(2)简要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苏联政府对农民政策的异同。
(3)2005年12月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在香港召开时,接近一百个南韩农民代表纷纷纵身跃入维多利亚港,他们穿着橘色救生衣,拿着旗帜在水中来回游动,并挥拳叫嚷。一名男子喊道:“WTO逼我们去死!”。对此,你如何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荒政十有二……三曰救荒;四曰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州县官逾期一个月内报灾罚俸六个月,一个月外降一级,二个月外降二级,三个月外革职。
——摘自嘉庆《大清会典》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商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的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 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提示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人及残疾人保险法,以保障工人权利。
——根据世界近现代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政府备荒救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美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指出材料三的法律出台的背景及其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三幅图片分别为列宁、罗斯福、邓小平。

面对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剧变,这三个伟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请结合史实回答:
(1)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2)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美、德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力量的集中起了促进作用。
——《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二  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为了调节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以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各国政府纷纷出面与外国缔结具体的贸易协定或短期支付协定加以调节。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金融已成了资本主义各国国家机器的重要职能之一了。
——《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三足鼎立,成为协调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世界贸易组织135个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90%,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同样也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0%。……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的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 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材料四  2008 年 9 月 14 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金融危机下各自“噩耗”纷至沓来,让人们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在危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各国开始认识到,各国应当寻求更为有效的全球策略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通过各种平台,加强磋商与沟通。                              
——据人民网相关信息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英国和美、德实行的贸易政策。(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关系的特点和主要原因。(4分)
(3) 根据材料四,指出当前世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拟采取的基本措施。(2分)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各国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四: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政府少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政策来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的思路指什么?好在什么地方?模式僵化了又指什么?这一模式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4)材料四中,里根政府对美国经济政策来番“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取得了哪些成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