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
A.实行内外朝制度 |
B.实行察举制 |
C.分封同姓王 |
D.推行刺史制度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是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如夏商西周确立了封建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体制的否定。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一反一合阶段。而隋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元代的行省制相当于其中的“合”。据此理论可以得出行省制
A.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
B.主要着眼于加强中央集权 |
C.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 |
D.是对秦以来郡县制的否定 |
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B.体现了崇儒到抑儒政策的演变 |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
D.违背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相权成为争夺的焦点 |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
C.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
D.监察官员兼职州郡长官势力膨胀 |
中国古代某选官制度,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度
A.最早替代了“世卿世禄”制度 |
B.明确了士大夫为官的主要标准 |
C.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无法继续 |
D.使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上述举措旨在
A.弱化三省之间的相互牵制 | 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
C.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 D.抑制相权加强皇权 |
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A.元朝推行民族融合政策 | B.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
C.元朝进行政治制度创新 | D.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年代 |
道、路、省 |
州数 |
郡国数 |
县、邑、道、侯国等 |
户数(万) |
西汉平帝(1—5) |
— |
13 |
103 |
1587 |
1223 |
唐贞观十三年(639) |
10道 |
358 |
— |
1551 |
缺 |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
15道 |
— |
328 |
1573 |
841.3 |
宋开宝(968—975)末 |
— |
297 |
— |
1086 |
309 |
宋宣和四年(1122) |
26路 |
288 |
— |
1234 |
— |
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
有人评价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时说:“在此社会中,非无贫富、贵贱之差,但升沉不定,流转相通,对立之势不成。”下列对此说法解读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有利于地方自治 | B.等级制破坏了国家统一 |
C.科举制缓和了阶级对立 | D.皇权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
唐玄宗时代,共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其名称和治所如下:
名称 |
治所 |
名称 |
治所 |
名称 |
治所 |
名称 |
治所 |
名称 |
治所 |
安西节 度使 |
龟兹 |
北庭节 度使 |
庭州 |
河东节 度使 |
太原 |
河西节 度使 |
凉州 |
朔方节 度使 |
灵州 |
范阳节 度使 |
幽州 |
平卢节 度使 |
营州 |
陇右节 度使 |
鄯州 |
剑南节 度使 |
益州 |
岭南五府 经略使 |
广州 |
唐朝设置节度使和经略使的主要目的是( )
A. 突出对边疆的防御 B.加强对西北的管理
C. 巩固三省六部制度 D.完善全国军事布局
《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使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被杀的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
A.军政 | B.民政 | C.行政 | D.财政 |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从材料中得出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之一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