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以下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蹑高位,英雄沉下僚” |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从《元朝行省图》看,元朝宣政院管辖的地方有今天的( )
A.台湾 | B.河北、山东 | C.西藏 | D.新疆 |
历代封建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
A.御史大夫、刺史 | B.丞相、参知政事 |
C.太尉、军机处 | D.郡县、行省 |
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
A.卖官鬻爵 | B.土地自由买卖 |
C.科举取士 | 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
C.龙生龙,凤生凤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指出,“口口口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文中的口口口应是(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行省制 | D.军机处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材料中涉及到的选官制度分别是( )
A.世官制和科举制 | B.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
C.察举制和科举制 | D.科举制和八股取士制 |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材料二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3)“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 “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
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 )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 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
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是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
C.民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 D.唐朝疆域大大超过以前朝代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第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种选官制度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枢密院、中书省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
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