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

宋史专家邓广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     )

A.兵赿多,战斗力赿弱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
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省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    )

A.交唐太宗裁定 B.交兵部出兵
C.交门下省审议 D.交内阁处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

A.兵部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需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县令 D.刺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的中央官制中具有审议职能的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门下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朝在郡县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关于这个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③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宋朝,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以上礼仪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封建官员的素质不断下降 B.封建官员成为皇帝的奴仆
C.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 D.中央集权的加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描述的政治体制开始实行于(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A.选官制的沿革
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C.察举制的弊端
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太祖削夺地方兵权、财权,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其目的是(    )

A.减轻地方财政开支 B.加强中央集权
C.减轻地方军费开支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