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皇权得到加强 | B.汉代的宰相位高权重 |
C.宰相数量增加 | D.宰相由处理政事改为负责监察 |
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 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郡国并行制 | D.行省制 |
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项政治制度,这一制度
①始于隋朝,目的是选拔人才 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与察举制一样,有助于打破贵族特权 ④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③④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汉朝以来我国政治制度变化表现出的历史特点是
①皇权不断加强 ②相权不断遭到压制
③中央不断集权 ④地方不断分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 |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是
A.加强尚书省的权力,完善三省六部制 | B.众设宰相,分割相权 |
C.以六部分割相权 |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 |
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 |
C.丞相权力不断分散 |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
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这一句话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A.削弱了中央集权 |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
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 D.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 D.皇权不断加强 |
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地方政治 | B.管理地方行政 |
C.征收地方赋税 | D.掌管地方军事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