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A.商周时期 | B.秦汉时期 | C.魏晋时期 | D.隋唐时期 |
“凡百司奏抄,待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救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
A.唐朝门下省 | B.宋朝中书门下 |
C.无朝中书省 | D.明朝内阁 |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
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
“省”这一行政建制在中国古代各时期有不同的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朝开始设立三省作为中央机构 | B.唐朝的三省分别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权 |
C.元朝以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 | D.明朝以军机处取代中书省的职能 |
政论家认为,唐宋以后,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 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 |
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 | 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郡国并行制 | D.行省制 |
唐太宗时期,假如国家要在江南修建一项水利工程,其正常的运行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 B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 D.皇权不断加强 |
有学者认为,“(这一制度)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特别是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的思想,不但在封建社会是进步的,还超越时空、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A.世袭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保障社会稳定、政治统一的重要因素。史学界普遍认为,“宋承唐制”是宋代制度的主要特点。唐宋时期为维护统一局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的共同点是:( )
A.在边疆设立军镇 |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 |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度 | B.察举制度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度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