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地方政治 | B.管理地方行政 | C.征收地方赋税 | D.掌管地方军事 |
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④明太祖设“三司”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我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
C.郡县制、行省制 |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
汉武帝时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和隋唐科举制的实行( )
①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②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③有利于儒家的显贵 ④阻断了官僚子弟入仕的途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某中学开展以“古代中国政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B.《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 |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
D.《简析清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 |
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八股取士制 |
《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干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中央集权 | 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
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集簿》载:西汉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材料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是
A.“推恩令”彻底废除了分封制 | B.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
C.侯国与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单位 | D.东海郡是当时最大的郡 |
某中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过时光隧道在一起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下列台词与史实不符的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
B.唐太宗:“我划分三省的职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
C.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
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 | B.分化地方权力 |
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 D.提高行政效率 |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A.采取有效的政策,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
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
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元史 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大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征收赋税 | B.监察官吏 | C.行政管理 | D.笔录政事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