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唐摭言》
材料二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伏尔泰(第15页学习思考)
材料三 “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十六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全面)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五: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4分)
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2分)
材料四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
材料五提到的“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指什么?(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属于“家天下”的事例,主要有两项:一为“皇位世袭制”;二为“皇族特权制”。
皇位世袭制史称“皇统”。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行嫡长子继承制。如西汉有司请于文帝曰:“……子启最长,敦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文帝许之。启为太子,后即位为景帝。
“皇族特权制”……秦朝建立,李斯主张“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置诸侯不便。”刘邦……大封其子弟为九国,占去国土的大半。东汉史学家班固曰:“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诸侯都处于半独立状态,君国子民,拥有军、政大权。
材料二 说此制(三公九卿制)中有“公天下”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1)官僚制度——自秦朝以来,中央官吏不再行世卿世禄制度,而代之以官僚制度……
(2)皇权的制衡制度……主要制衡方式有三种:一为太傅制度;二为廷议;三为法律……廷议也叫做朝议、朝会和大议等,是皇帝与大臣们在朝堂上定期集会议事的一种形式。所议有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救灾、战争等等,参加廷议的官吏有文有武,职位自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诸侯王、众卿、将军,下至大夫、博士、令长等……
(3)诸卿的设置和执掌……
材料三 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郡县制,大小官吏都是来自地主阶级和庶人,这与西周时期的宗法贵族世袭分封制度有根本的不同……柳宗元对于这一变化(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十分看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在《封建论》一文中说:两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朝“有叛将而无叛州”,证明了郡县制是一种好的制度。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1)根据材料一,请你对“皇位世袭制”和“皇族特权制”作简明扼要的定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秦汉开始的选官制度是如何体现“公天下的”。
(3)你认为应该如何客观地评价材料二中提到的“朝议”制度?
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密切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的官员,任满三年之后,可以保举其子弟中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1)依据材料一回答,汉代做官主要途径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任意高下,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抬爱。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2)依据材料二回答,作者所述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有哪些?为此,作者有何建议?“一代美制”指什么制度?
材料三: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然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3)依据材料三回答:孙中山先生是怎样评价科举制的?
材料四: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人民网
(4)依据材料四回答,当今做好人才工作有何重大意义?
(5)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拔制度建设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杨坚)在开始掌握北周政权的时候,就一反周宣帝所为,“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他做了皇帝以后,更是“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在这样励精图治的情况下,为了整顿制度,开创规模,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许多革新措施,以巩固和发展新建立的隋政权。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隋朝疆域图》及《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右图)
材料三 唐代疆土广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种艺术都有相当高度的发展。这些都使人们的眼界开阔,并为诗歌提供了新的素材,成为诗歌繁荣昌盛的客观条件。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1)具体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的这次政权更替。作者对此是和态度?试用材料证明你的看法。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朝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革新措施?试评价这些措施。
(3)对比材料二所引用的两幅疆域图,概括指出在我国疆域内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以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分)
(4)为什么说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令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暌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袁》
材料3:(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令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巫,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
材料4:(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前汉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3)材料二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材料二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4)根据材料2、3说明汉初分封王国的依据是什么?
(5)根据所学说明西汉为什么要解决王国问题?材料3、4的解决方法有何不同?产生了什么后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篡《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因子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进行总结:“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用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2)结合材料二概括回答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
(3)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请宋元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如何避免郡县制的弊端。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今天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党的十七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阅读有关民主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尚书》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
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 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四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强调对权力的制衡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 (4分)
材料五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4分)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
材料六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击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5)根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2分)
(6)古今中外不同民主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
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议定皇帝名号:
(公元前221年),秦灭掉了关东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一统天下”。赢政召开了由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动、廷尉李斯等重要公卿参加的朝廷会议。会议商讨的主题:“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二、“封建”还是“郡县”?
三、再兴“封建”论,却发“焚书”难
材料二: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三: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业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宣宗时期,……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可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朝前两次朝议“定乾坤”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委百司商量”国事的主要理由。他如何“委百司商量”国事?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内阁主要职责,据此概述明朝政治的特点。
(4)综上材料,分析朝议制度的利弊。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A—1、A—2、A—3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何种地方行政制度?
(2)图A—1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影响为什么会前后不同?
(3)图A—2与图A—1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4)简述图A—3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分析其作用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联系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亚夫丞相职务被免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周亚夫先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的原因有何不同?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请说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材料一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才学出众)等,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材料二 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宫,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二十五史》之宋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分)
⑵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度在东汉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6分)
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采用什么方式选拔人才?分析其积极作用。(8分)
⑷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行省制的实行有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唐初三省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着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2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务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材料3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训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了梦想,因为只有训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1)根据材料1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唐朝统治者如此划分三职权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2 概括说明希腊的地理特点。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的政治体制的影响是什么?
(3)结合美国政体的有关内容分析材料3的主要观点?
(4)材料1和材料3呈现的两种政治模式有何共性?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同
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为惧也!”请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说明宋初统治者是怎样消除“内患”的?其结果如何?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