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海南卷,历史,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 B.汉朝的刺史 |
C.唐朝的节度使 | D.宋朝的枢密使 |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建立“中朝” | B.唐朝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C.宋代设置三衙,分割宰相的财权 | D.元代设中书省,并掌管一切政务 |
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
临淄是先秦和秦汉时期著名的大都会,在这里出土过“齐国钟官长”印(为掌管钱财之官)、“齐铁官长”、“齐铁官丞”印,及西汉初年带有“淄川王”、“胶西王”等字样的传世印泥(古代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印章的泥块)。这些发现可以印证西汉时
A.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事实 | B.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
C.在各地设立封国的事实 | D.已经出现印刷术的事实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州官”,其最早的职能是
A.管理地方行政 | B.代表中央巡察地方 | C.管理地方军事 | D.代表中央节制地方 |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汉武帝推行“强干弱枝”的重要措施有
①分国建邦②中朝制③刺史制④推恩令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 唐代,在长安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大雁塔提名,进行欢庆。下图为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李存诚等人题名拓片。下列关于唐代科举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
B.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C.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D.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公平公正 |
下面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 | 唐代 | B. | 宋代 | C. | 元代 | D. | 明代 |
隋唐时期中央设立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其根本的不同在于 ( )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
B.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是行政机构 |
C.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 |
D.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
贞观七年,唐太宗命人画图24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在这些人中有的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李建成政治集团的人,还有一些人出身少数民族。如魏征年少时做过道士,后来为太子的谋士,尉迟敬德是铁匠出身,秦叔宝是小军官,程知节是农民……。以上反映唐太宗的用人观是
A.量才受职,不拘一格 | B.破格用人,自荐求官 |
C.皇帝征召,乡推里选 | D.武举殿试,创立科举 |
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 B.祈盼“朱”姓政权的长治久安 |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 |
颁布附益之法 |
B. |
设置转运使 |
C. |
推行募兵制度 |
D. |
实施行省制度 |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 | 决策权 | B. | 行政权 | C. | 军政权 | D. | 财政权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