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

唐史记载:“太宗在洛,登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与此相关联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 “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 D.门下-中书-尚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贵族政治时代,贵族们有掌握权力的习惯,如隋之文帝等一代英主的出现后, 虽然在制度上否决了贵族的权力,实际上在从政中,仍有那种形式的残迹,政治成为与贵族的协议体。”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A.唐朝设立三省 B.宋朝设参知政事
C.明朝设置内阁 D.清朝设置军机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人口增长 B.稳定地方秩序
C.完善政绩考核 D.增加政府收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创设行省制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由此可见,其与察举制相比 (  )

A.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 B.有利于提高儒生的地位
C.为庶族地主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D.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曾经说“自古皆贵华夏,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各项与此相符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   )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材料二   据班固《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秦王焚文书而酷刑法。……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
材料三   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则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唐]吴兢《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是如何“仁义不施”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实施其“存百姓”思想而采取的经济措施。并据材料一、三,指出孔子和唐太宗提出或实行其治国理念的根本目的。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和唐太宗实行其不同政策的不同结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