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对这句出自安徽凤阳农民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概括了包产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④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奔向了小康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②③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
每逢元旦,《人民日报》都会发表一篇辞旧迎新的社论,即元旦社论(也称“元旦献辞”)。由于其特殊的政治权威性,敏锐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下面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元旦献辞标题,其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A.1949年——《将革命进行到底》 |
B.1958年——《乘风破浪》 |
C.1978年——《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
D.1984年——《勇于开创新局面》 |
根据下图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1980年四川广汉向阳乡人民政府建立
A.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村政治体制改革 |
B.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乡镇政府政治体制改革 |
C.四川开始进行全面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D.乡镇政府的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把企业搞活 |
下面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变迁。请按变化的先后排序
①人民公社公共食堂 ②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安徽凤阳庆丰收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C.①③② | D.③①② |
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 B.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
C.以按劳分配为主 | D.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土地流转”作为新时期的土地制度后,2009年3月3日,我省铜陵市第一个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老观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在铜陵县东联乡老观村诞生。实行土地流转制度
①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②有利于维护农民的长远利益
③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④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50年代末到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流行着一段花鼓词说:“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出现上述情况的最本质和最直接的原因在于
A.社会秩序长期动荡 | B.经济体制一大二公 |
C.小农经济保守落后 | D.自然环境制约发展 |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了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 |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大跃进”运动 |
“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同意,这次会议是中国几十年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或许称得上是最具勇气的一次变革,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从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B.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 |
C.形成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
D.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