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
邓小平说“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为此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建立乡镇企业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建立经济特区 | D.实行基层民主选举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文章称,“电视台本周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穿着的中国人,一些夫妻竟敢手挽手散步……更有意义的是知识分子的信心”。你认为该文最有可能发表于
A.国庆一周年 | B.国庆十周年 | C.国庆二十周年 | D.国庆三十周年 |
《邓小平年谱》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绝非历史的‘偶然’,更不是某个人的‘臆想’,而是中国发展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大势使然,是‘内忧外压’的形势所逼迫出来的。”这里的“绝非偶然”主要是指( )
A.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需要 | B.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
C.实现国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 | D.打破我国对外完全封闭状况的需要 |
民生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下列关于中外历史上涉及民生问题的重大举措有( )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1995年,国家启动的“安居工程” ③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④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的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①辛亥革命 ②光荣革命 ③工业革命 ④邓小平改革开放 ( )
A.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③④ |
甲:“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乙:“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就是好地方,报春鼓点先敲响。三年买进三大步,梧桐引来金凤凰。”甲乙比较,乙所描述的景象出现于:
A.三大改造完成后 |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
C.文革期间 | D.改革开放进程中 |
2010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考察深圳时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否则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温总理是在强调 ( )
A.经济特区可以更大胆地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
B.经济特区是试验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在此实验 |
C.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
D.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应该转移 |
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②发展是硬道理
③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④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A.①②③④ | B.④①③② | C.③④①② | D.①④③② |
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制定经济计划始于
A.工业革命后 |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
C.罗斯福新政后 |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关键因素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 B.生产关系的变革 |
C.农民的思想觉悟 | D.国际国内形势 |
2005年中央下发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在下列中共的农业政策中,最能充分体现“放活”原则的是
A.农业合作社 |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人民公社化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 ① 、“北京奥运”、“炒股”、 ② 和“雄起”。 其中①和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
A.西部开发、振兴东北 | B.入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 | 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
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现已失去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 | B.一五计划实施 |
C.三大改造完成 | D.对外贸易扩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