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这主要是由于( )
A.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
B.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
C.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有学者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原有的“知识无用论、排外思想、意识形态的狂热与平均主义同时被新政策和新规划的大潮一扫而空。”其中“新政策和新规划”应包括( )
①恢复高考制度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③设立经济特区 ④分配制度改革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有利于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形成的因素分别是( )
A.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理论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
D.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学者刘迎秋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写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 )
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 |
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 |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表是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类别 年份 |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
集体工业 |
城乡个体 工 业 |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
1978 |
77.6 |
22.4 |
|
|
1997 |
25.5 |
38.1 |
17.9 |
18.5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983年,国务院发文宣布取消票证。此后,各种票证陆续退出了历史 舞台。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票证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材料反映了( )
A.票证过多不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 B.消费卡竞相兴起取代了票证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逐步确立 | D.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得到完善 |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 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
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
②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③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关于这个“新的社会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这个“新的社会组织”指的是农业合作社 |
B.这个“新的社会组织”指的是人民公社 |
C.它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
D.它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是人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下列关于这两次探索相同之处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注重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 B.都借鉴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 |
C.都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D.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
1980年1月下旬,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在北京召开。安徽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安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民要求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引起了与会代表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包产到户到底姓“资”姓“社”的问题,大部分人对安徽的做法持反对意见。以上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农村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 | B.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困难重重 |
C.改革开放政策没有正式确立 | D.“左”的思想在当时仍有影响 |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错误。其中,“左”的错误的表现不包括
A.“大跃进”运动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C.“文化大革命”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