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论述能证明其观点的有( )
①开辟了向西方学习之路,促进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
②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成为20世纪民主革命的开端
③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近代中国的首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新时代风气
⑤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执政官梭伦颁布了“解负令”。这一改革措施
A.解放了雅典所有奴隶 |
B.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
C.缓和了雅典社会矛盾 |
D.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
2009年9月23 中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了孔子的标准像。慈眉善目的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倾,表现出自信大方、谦谦君子的彤象。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
C.“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D.“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
历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亚洲的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美洲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冲击了东方的传统思想观念
④甘蔗、葡萄等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洲居民的生活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史家在评价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时写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该史家关切的是( )
A.“善恶必书”的秉笔直书精神 |
B.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
C.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 |
D.史家当具史才、史学、史识、史德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 B.墨、儒、法、道 |
C.法、儒、道、墨 | D.道、法、墨、儒 |
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墨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儒家 |
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上,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
A.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 B.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 |
C.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 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 |
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 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 |
法国社会史学家谢和耐在叙述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时说:“君主并不需要使用特殊人物,也无需依靠运气。……道德品质并无作用,甚至还会将事情弄糟,因为它会赋予有德之士以危及君主与法律权威的权力从而导致国家的覆亡。”“某学派”是( )
A.道家 | B.儒家 |
C.法家 | D.墨家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