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A.藏富于民 | B.勤俭节约 | C.忠孝为本 | D.国富民贫 |
2011年3月,温总理在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国之命在人心,制度和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应在于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下列思想与温总理认识有相似性的是
A.儒家的“仁政”“德治” | B.墨家的“兼爱”“尚贤” |
C.儒家的“礼治” | D.法家的“法治”“变革” |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 D.宋朝程朱理学 |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 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
C.礼乐与法制并举 |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儒家 | B.法家 | C.道家 | D.墨家 |
2009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1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下边表格中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古希腊 |
普罗塔戈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中国 |
孔子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A.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
B.苏:对理性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C.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孟: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 B.信仰是否必要 |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 B.仁政思想 | C.礼法并重 | D.礼治为先 |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这一说法反映出
A.礼制观念淡化 | B.崇尚法家思想 |
C.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
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
美国纽约是世界著名城市,在历史上其名称几经变化:1626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1674年之后叫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这样变化是因为( )
A.“无敌舰队”的覆灭 | B.《航海条例》引发战争的结果 |
C.英法七年战争结束 | D.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
17世纪(严格地说是1580~1670年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其间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其主要原因是( )
A.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 B.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
C.颁布《航海条例》掌握了海上优势 | D.凭借发达的贸易金融和造船业称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