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成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
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被新兴地主阶级所采纳 |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
C.孔子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他的思想不感兴趣 |
下图中教学形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水平 | B.政治制度 |
C.思想认识 | D.社会环境 |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每个基督徒都有权直接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
A.孔孟之道的影响 | B.老庄哲学的影响 |
C.韩非思想的影响 | D.墨家学说的影响 |
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贵族逐渐平民化 | B.姓氏逐渐普及化 |
C.宗法制逐渐瓦解 | D.社会逐渐平等化 |
教士台彻尔在布道讲台上喊道:“难道你们没有听见吗?你那死去的爹娘,死去的亲友正在哭喊:‘发发慈悲吧,发发慈悲吧,刑法太苦,受不了了。给点施舍,救救我们吧!’”“金银入库,灵魂起舞。”对此马丁·路德后来写道:“他竭尽全力把上帝的恩仇卖的又亲切又便宜。”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教会利用教徒对地狱的恐惧来兜售赎罪券 |
B.当时欧洲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被教会所控制 |
C.马丁·路德揭露了台彻尔的敛财骗局 |
D.罗马教会的教义主张只要虔诚地信仰便可以得救 |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老子 | B.孔子 |
C.墨子 | D.庄子 |
李克强总理从“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个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除井田,民得买卖” |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表明荀子
A.全面解释了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 B.背离了儒家礼治思想 |
C.继承发展了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 D.形成了君主专制思想 |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 B.否定基督教 |
C.宣扬《圣经》精神 | D.否定教皇地位 |
唐朝禅宗大师惠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 )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 B.存天理,灭人欲 |
C.制天命而用之 |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生活的衰败。与之观点相似的经济理论是( )
A.重商主义 | B.重农抑商 |
C.凯恩斯主义 | D.自由主义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