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诗经》 | B.《老子》 |
C.《庄子》 | D.《离骚》 |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
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
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 D.宋朝程朱理学 |
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 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 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孟子·离娄上》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荀子·王制》
材料二 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断没有袖手旁观,不管那船的好坏,任那舵工水手胡乱行驶的道理。 ──陈天华《警世钟》(1903年)
材料三 民本思想是与君权天授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天佑下民,作之君”。……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社会长达三千年,民本思想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忠君思想、官本位思想,已深深植入中国社会的骨髓之中,渗透到中国人民的血液里,只要有机遇,就会顽强地表现自己,影响、控制和规定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与行为。 ──刘绪贻《再论把“民主”与“民本”区分开来》
(1)材料一中孟子和荀子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对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贡献。
(2)概括材料二中陈天华的主要观点。 上述观点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民本思想。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古人重视家庭教育 | B.日常行为注重伦理道德 |
C.古人重视生活技能教育 | D.以思想统一促政治统一 |
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
A.仁者爱人 | B.君主法治 | C.礼乐规范 | D.三省吾身 |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论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
B.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转型 |
C.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社会文明转型 |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
《汉书·艺文志》记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其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出现
A.为了满足春秋战国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 |
B.属于新兴地主与没落贵族之间的斗争 |
C.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各类学说的质变 |
D.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发展的基础 |
“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仁政”学说 |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 |
C.墨子“兼爱”思想 | D.庄子“齐物”观点 |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中,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对这里的“民主”理解最准确的是
A.人民主权 | B.以民为主 |
C.为民之主 | D.民为邦主 |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思想主张相吻合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 B.“民贵君轻”,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 |
C.兼相爱、交相利 |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