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但对于中国传统模式自己的、令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孔子的思想因袭了商周时期的思想 |
B.孔子思想中的部分因素不适合当时的时代潮流 |
C.孔子的思想尚不成熟 |
D.阿诺德·汤因比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孔子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
A.人情关系 | B.伦理道德 |
C.礼乐秩序 | D.法制建设 |
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
A.儒家的“为政以德”思想 |
B.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
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
D.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 |
孟子的思想主张是( )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制天命而用之”
④ “人之初,性本善”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温家宝总理曾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此语体现了“民至上”的思想。古代先哲中首次明确提出类似思想的是( )
A.孔子 | B.孟子 |
C.庄子 | D.韩非 |
韩非子说:“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这一思想可概括为( )
A.专职专任,定位管理 | B.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
C.恩威并施,赏罚并重 | D.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 实 |
结 论 |
A |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
道家反对战争,主张顺应和尊重自然,希望统治阶级无所作为 |
B |
《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 |
反映了“君权神授”思想 |
C |
明朝王良(1483-1514)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 |
与李贽的某些思想相似 |
D |
“民主君客 ”论、“天下之法 ”论、“工商 皆本 ”论和“公其非是于学校 ” |
说明黄宗羲从反清民族主义升华到反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
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
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生息老死与自然村很少迁徙的人们,习惯于本地的生活,也习惯于本地的风俗,血缘关系和长老权威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适应这种社会结构的思想意识便显得非常重要。下列最符合材料中思想意识形态要求的是( )
A.儒家思想 | B.道家思想 |
C.墨家思想 | D.法家思想 |
《礼记》多数篇章是孔子弟子的作品,其中写道:“君天下曰天子。”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写道:“皇天佑而子之,号称天子。”以上两种对“天子”的说法( )
A.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主义的色彩 |
B.都反映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
C.都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 |
D.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 |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
A.兵广粮足 | B.民以食为天 |
C.克己复礼 | D.诚信第一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