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指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下列孔子、墨子的主张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仁者爱人、兼爱 | B.克己复礼、兼爱 |
C.仁者爱人、非攻 | D.克己复礼、非攻 |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这些体现了( )
A.儒家思想 | B.法家思想 |
C.道家思想 | D.墨家思想 |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应是
A.Li Er | B.Xun Kuang | C.Zhuang Zhou | D.Meng Ke |
历史学有一基本结论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夏桀暴政,人民怨声载道 | B.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 |
C.孔子兴办私学,开启明智 |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并提出美德一定要践行,孔子提出“礼”与“仁”的道德规范。其共同点是
A.重视智慧发展 | B.关注理性思考 |
C.强调道德素养 | D.强调等级秩序 |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
A.变革进取的精神 | B.公平公正的理念 |
C.自由平等的思想 | D.推行刑罚的原则 |
《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施行仁政 | B.礼法并施 |
C.君民共治 | D.民贵君轻 |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下面哪种主张( )
A.“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 B.“谓行仁自孝悌始” |
C.“刑不避大夫” |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
在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公元前6一前3世纪),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