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 )
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 |
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 |
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 |
D.行为有违“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将公元前8至公元前3世纪定位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他认为其主题是“人类精神的觉醒”。“人类精神觉醒”就是人类理性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用理智的方式(批判式、辨证式)、道德的方式(强烈的社会意识、自我约束)来面对这个世界。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无为而治 | B.兼爱非攻 | C.以民为本 | D.依法治国 |
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A.道家思想最受欢迎 | B.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
C.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 D.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 |
韩非子说:“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然后一行其法。”这说明韩非子( )
A.主张推行开明君主制 | B.认为法、术、势缺一不可 |
C.认同“君权神授”的说法 | D.用封建迷信蛊惑群众 |
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 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
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 D.强调法律的权威性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③学在官府局面的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A.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
C.①正确,③③④不正确 | D.①②③④都正确 |
“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
A.孟子“仁政”学说 | B.荀子礼法并施主张 |
C.韩非法家思想 | D.董仲舒新儒学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D.存天理,灭人欲 |
学完“百家争鸣”的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任课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乙:英语老师着装时尚,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起初她就制订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统一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B.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