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批判某家学云:“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云:“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哪种思想 ( )
A.儒家“仁政” | B.墨家“兼爱” |
C.法家“刑不避大夫” | D.荀子“性恶论” |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下边表格中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
国 别 |
人 物 |
观点或名言 |
古希腊 |
普罗塔戈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中国 |
孔子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A.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
B.苏:对理性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C.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孟: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
A.法、儒、道、墨 | B.墨、儒、法、道 |
C.道、法、墨、儒 | D.儒、道、墨、法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节约,反对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减轻赋税; 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
C.三者立论互异,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根据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某位先秦思想家曾有如下评论:齐桓公致力连击诸侯,设法合作维持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行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形天子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该思想家应属于( )
A.儒家 | B.法家 | C.道家 | D.墨家 |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中认为“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作者意在说明( )
A.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平等、进化思想 |
B.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民主的障碍 |
C.否定孔子的绝对权威,提倡个性的发展 |
D.中国启思想滋生,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 ,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 上“墨家利用, 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B.“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 |
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
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
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
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
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
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
都提倡“中庸”思想的东西方两位先哲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热衷于教育事业②都曾致力于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 ③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他们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学科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
A.君主意志 | B.“爱人”之心 |
C.内心自省 | D.礼乐规范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D.存天理,灭人欲 |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某中学历史探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 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统一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B.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