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 人的平等权利   B 人的善良本性  C 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D 人的自由平等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来源:孔子,墨子,孟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打算将《孟子》斥出“四书”之列,并将孟子像从孔庙中搬出去(在中国古代,孟子、曾子等都是配享孔庙的)。请判断,孟子的哪一言论最有可能使朱元璋“龙颜大怒”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其仁政的表现不包括       (   )

A.重民思想 B.民贵君轻
C.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D.君民平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的思想家是          (   )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来源:2009年江苏高考信息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

 
图一(前551-前479年)              图二(前179-前104年)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图二中历史人物是谁?其主要思想有哪些?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
(4)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来源:儒家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济宁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仁” B.“礼” C.“德” D.“孝”
来源:海南省海师附中 嘉积中学 三亚一中2009年联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主要阐述了
  

A.国君与臣民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D.民族之间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庄子》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墨子的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其主要原因是(   )

A.其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 B.其思想有利于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其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D.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使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荀子的《劝学》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以上言论表达的思想是(   )

A.“性善论”思想 B.“性恶论”思想
C.教育能改变人的本性 D.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3)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来源:人类文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