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传承了中国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又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材料二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请回答:
(1)材料一孟子提出了什么民本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民生主张?
(3)材料三出自何处?根据材料回答这些问题提出的背景。
(4)以上材料和分析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摘自《论语》
材料二: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谓之刑,庆赏谓之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摘自《韩非子》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减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
材料四:思想家伏尔泰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基督教的专制。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自《世界文明史》
(1)  材料一、二、三各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2)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联系?你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3)材料四中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学的原因是什么?(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同一中组织同学们研究中外先哲们的思想及其发展,研究课题为:
研究一:春秋战国时期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为不同派别的思想家提供了纵横捭阖、游说讲学的广阔舞台。文化觉醒和百家争鸣造就了一批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在中国古代矗立起一座高大的思想文化丰碑。
材料一:诸子名言: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为仁”。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1)这些思想学术派别的主要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请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研究二: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把握与探索。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认识你自己。”                      ——以上均摘自必修三教材
(3)判断上述材料分别是哪位先哲的思想?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不断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匠,都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以其小说、剧作宣扬人性。举出小说或者剧作的巨大成就一例。这些巨作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5)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启蒙思想运动,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去冲破一切禁锢人们思想的网罗,引导人们独立思考。列举出两位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及其重要思想或主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历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下面是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子讲学处——杏坛。假设你是孔子的学生,请简述孔子当年讲学的主要内容。(5分)

(2)儒家学说创立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填写下列表格。

时代
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战国
孟子

荀子

南宋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
明末
清初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3)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概况指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思想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4)与老子、孔子同时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诞生。他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面对世界,面对人。
古代希腊哲学家是如何关注人自身发展的,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加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
(2)从韩非子到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分析材料三中核心思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正确的批判继承,仍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材料二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1)材料一中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
(2)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3)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中国的诸子百家学说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与老子、孔子同时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释迦牟尼等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诞生。他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面对人。
材料三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表现(各举一例)(4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的?(4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希腊哲学家是如何关注人自身发展的。(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
(4)材料一所说的“民本”和材料三所说的“民主”是否一样?为什么?(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
(4)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经历了数千年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①“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材料二: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 ②“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属于哪个学派的观点?根据材料,解释“和谐社会”的内涵。
(2)材料二分别属于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代表人物有哪些?(各举一例)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和发财致富是一张道德的行为。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孔子的认识与夏商时期人们的认识相比有何变化?从孔子所处的社会阶段分析,这一时期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⑵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⑶根据上述材料,分别谈谈中外人文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513年,晋国铸造铁鼎,并在鼎上铸上范宣子所制定的“刑书”,公之于众,这件事引起了孔子的责难。孔子说:“晋国将因为这次铸刑鼎而灭亡了。原因是铸造刑鼎,让老百姓从鼎上就能看到法律条文了,他们还能再尊敬那些贵人?贵贱等级没有了,还怎么治理国家呢?”
公元前452-前450年,罗马陆续编订了十二个法表,镌刻在十二块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史学家认为“这是平民的胜利”。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孔子对晋国“铸刑鼎”持何态度?其理由是什么?
(2)“晋铸刑鼎”与罗马镌刻“十二铜表法”意义的共同点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于丹论语心得》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材料二
孟子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候,得乎诸候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 材料三中荀子提出“舟水之喻”体现了他继承发扬了怎样的儒家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思问录》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
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被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陈独秀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
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五 读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当时的地位。(2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2分)与材料二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2分)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
(5)从材料五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



图一(前551-前479年)
图二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化 
回答问题: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图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 
(4)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