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高祖纪》载(北魏孝文帝下诏)“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材料所涉制度
①是文明交流的产物 ②有效地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③该制度下露田可以买卖 ④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改革是推动社会经济前进的重要途径。下列改革实现解放生产力或推行新的生产方式而加速社会转型的有( )
①商鞅变法 ②孝文帝改革 ③俄国1861年改革 ④日本明治维新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 )
A.均田制 | B.三长制 | C.新租调制 | D.汉化政策 |
【改编】通过下图我们可以获知
①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善战
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
③北魏时期陶瓷艺术水品高
④北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
A.攻打南朝 | B.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
C.与汉族通婚 | D.进一步实行改革 |
【改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在改革鲜卑旧俗上的措施。
(2)结合所学及材料二说明孝文帝在为中国实现再次统一所做的准备是什么。
【改编】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冯太后对孝文帝及改革都产生重要影响。下列改革措施属于孝文帝亲政后实施的是
①推行均田制 ②迁都洛阳 ③实行三长制 ④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社会现象是
A.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
C.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
(15分)材料 周文(即西魏宇文泰,北周建立后追尊为文帝)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苏绰)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以理人之要,在于清心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乃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其二,敦教化(教之以孝悌,使人慈爱;教之以仁顺,使人和睦;教之以礼义,使人敬让);其三,尽地利(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戎敕部人,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其四,擢贤良(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理人。是故将求材艺,必先择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则去之);其五,恤狱讼(性则为善,情则为恶。善恶既分,赏罚随焉。赏罚得中,则恶止而善劝;赏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则怨叛之心生);其六,均赋役(租税之时,虽有大式,至于斟酌贫富,差次先后,皆事起于正长,而系之于守令。若斟酌得所,则政和而人悦;若检理无方,则吏奸而人怨)。
——摘编自《北史·苏绰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西魏苏绰改革的相同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魏苏绰改革的作用。(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
——《雅典政制》(亚里士多德著)
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级爵);为斗私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 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32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在改革中对雅典的贵族政治的态度。分析他在改革中所采取的措施的意义。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王安石变法对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采取的措施。简述上述材料的这些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 | B.农业化过程 |
C.工业化过程 | D.汉化过程 |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社会现象是
A.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
C.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
北魏统治者多次大规模迁徙各族人民到京师附近分土定居,实行计口授田,劝课农。这实际上就是( )
A.俸禄制的雏形 | B.租调制的雏形 |
C.均田制的雏形 | D.迁都洛阳的先声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