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
A.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 | B.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 |
C.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 | D.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 |
【改编】“……因为赎买了士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A.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
B.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C.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
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标志是( )
A.1861年农奴制改革 | B.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
C.1917年的二月革命 | D.1917年的十月革命 |
19世纪40年代,俄国机器工厂首先出现于( )
A.棉纺织业 | B.交通运输业 | C.冶金业 | D.采煤业 |
【改编】经过1861年改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准备的条件是( )
①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权 ②为资本主义发展准备资金 ③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提供统一的国内市场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近期,乌克兰局势突生变故,克里米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下历史事件,与克里米亚紧密相关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 B.苏联卫国战争 |
C.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 D.“华约”建立 |
【改编】下图是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俄国农奴的不觉悟 |
B.1861年改革本质上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
C.俄国统治阶级的宽宏大量 |
D.1861年改革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 |
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政治民主化 |
B.引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 |
C.平息了农民暴动 |
D.促进了俄国近代化 |
以下是中世纪一段“敕封式”的宣誓词:“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据此,这一“敕封式”最有可能发生在
A.国王与教皇之间 | B.贵族与贵族之间 |
C.领主与农奴之间 | D.贵族与市民之间 |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 |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里的“时代倾向”应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 B.美国南北战争 | C.普鲁士统一德国 | D.克里米亚战争 |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