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的根本原因是( )
A.军事落后 | B.制度腐朽 |
C.经济凋敝 | D.吏治腐败 |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 | B.制度腐朽 |
C.经济凋敝 | D.吏治腐败 |
某《土地法令》规定:立即无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永久废除土地私有权,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堂的土地,连同其耕畜、农具、房屋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土地委员会支配,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该《土地法令》( )
A.得到了革命根据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
B.彻底消除了俄国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因素 |
C.满足了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土地的愿望 |
D.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
列宁在评论1861年改革时说过;“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后来又高度评价道:“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对这两种评价的正确理解是
A.对立统一 | B.失之偏颇 | C.相互矛盾 | D.继承和发展 |
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他逐渐意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为此,他首先( )
A.借助舆论力量化解阻力 | B.取得农奴对改革的支持 |
C.到欧洲考察各国的现状 | D.起草废除农奴制的法案 |
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生自由 |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
C.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 | D.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
下图是2005年莫斯科城市广场落成的人物塑像。揭幕仪式致辞中提到“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这座塑像是( )
A.尼古拉一世 | B.彼得一世 |
C.亚历山大一世 | D.亚历山大二世 |
恩格斯评价一场发生在1853-1856年的战争:“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的野心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影响是
A.结束俄国沙皇专制制度 |
B.缓和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
C.俄国取得了地中海霸权 |
D.俄国进行近代化的改革 |
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你从表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数(人) |
产值(千卢布) |
1860 |
99 |
11600 |
7954 |
1879 |
187 |
42000 |
51937 |
A.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B.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
C.俄国逐步实行了现代化
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你从表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数(人) |
产值(千卢布) |
1860 |
99 |
11600 |
7954 |
1879 |
187 |
42000 |
51937 |
A.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B.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
C.俄国逐步实行了现代化
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1899年俄国进行人口调查,在其中一张人口调查表上写道(如下):据此我们不能推断( )
A.该人是俄国沙皇 |
B.君主立宪制确立 |
C.1861年改革后,地主仍有较大势力 |
D.该人以地主代表自居 |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打败沙俄,鸦片战争中英国打败中国。这种共同结局实质上反映了
A.工业资本战胜商业资本 |
B.工业国战胜了农业国 |
C.海军强国打败了陆军强国 |
D.先进社会制度战胜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
19世纪中期,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首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认为解放俄国农奴的途径是( )
A.进行改革 | B.只能革命 |
C.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 D.发动克里米亚战争 |
“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列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861年改革( )
①扩大了国内市场
②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④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⑤建立了村社管理农民的制度
A.①②③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②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