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民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 B.“废藩置县” |
C.“殖产兴业” | D.“文明开化” |
“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无不超绝东洋,将此文明之风移入我国,以使我国迅速进入同等化域”。与此信息直接相关的是
A.洋务运动亚 | B.历山大二世改革 | C.明治维新 | D.戊戌变法 |
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年份 |
1800年 |
1880年 |
1900年 |
1950年 |
人口 |
800 |
1050 |
1600 |
5425 |
( )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工业化速度加快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
A.革除封建礼仪 |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
C.带动文明开化 |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
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后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B.日本逐步收回国家主权 |
C.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某些经验 |
D.彻底铲除了日本的封建残余势力 |
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 | B.西南大名的强大 |
C.民族危机的加深 | D.倒幕运动的胜利 |
【改编】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主要说明日本
A.鼓吹军国主义 | B.积极对外扩张 |
C.宣扬武士道精神 | D.实行征兵制 |
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以《解体新书》的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这说明( )
A.日本近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紧密结合 |
B.日本闭关锁国未能阻挡西方文明传入 |
C.日本“脱亚入欧”采用荷兰模式 |
D.近代医学体系在日本开始形成 |
俄日两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主要原因都是
A.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 |
C.封建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 |
D.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
1902年,《新民丛报》连续刊登《新民说》:“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也。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推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也。法令由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文中省略的应是
A.英美 | B.法德 | C.英日 | D.美俄 |
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
A.实行地税改革 | B.开化社会文明 |
C.引进欧美科技 | D.鼓励工商贸易 |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 B.吸收世界文明 |
C.发展近代交通 | D.主张机器生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