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
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
C.宣扬俗权之上增进民族意识 |
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念 |
幸福是一个伦理概念,有学者称“基督徒们要尽千辛万苦追求的幸福不过是一种疯狂和愚蠢而已,我实在看不出你们为什么把一个按照自己身份、教育、本性而生活的人称为不幸。”这是哪一时期学者的观点( )
A.希腊智者运动时期 | B.文艺复兴时期 |
C.宗教改革运动时期 | D.启蒙运动时期 |
约翰·弥尔顿在《为英国人民申辩》一书中写道:“如果暴君势力压倒人民的地方可以说是上帝把人民送去奴役,那么在人民势力压倒暴君的地方,为什么就不能说上帝使人们获得了自由呢? 如果昏君的暴政是从上帝那里来的,那么我们的自由为什么就不能说也是从上帝那里得来的?” 弥尔顿的上述言论
A.阐释以自由为武器反抗暴政的合法性 |
B.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必然性 |
C.肯定“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
D.宣传基督教神权存在的必要性 |
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
B.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
C.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
D.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踢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这段话主要体现( )
A.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 |
B.宗教改革权至上的思想 |
C.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张 |
D.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精神 |
《德国史纲》写道:教廷的敲榨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路德愤然站在斗争的前列,他采用当时进行学术探讨的习惯方式,……从而发出了公开反对罗马教皇的信号。这个“信号”直接改变了( )
A.罗马教会神权 | B.神职人员权威 |
C.灵魂救赎方式 | D.宗教礼仪程序 |
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上述观点
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 |
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 |
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
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 |
“信仰以外无救赎”,马丁·路德这句话
A.否定了因信称义 | B.否定了教皇和教会权威 |
C.肯定了科学理性 | D.肯定了教皇和教会权威 |
“当时,新兴的自然科学已经证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辖的,于是哲学家们认为他们也有责任依据人不变的理性为道德、宗教、伦理奠定基础。口口口口因此而产生。”这里的“口口口口”应是
A.智者学派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开始于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 )
A.涌现出大量新教教派 | B.确立了无神论思想体系 |
C.确立了信仰自由原则 | D.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D.动摇了天主教在西欧各国的地位 |
下列宗教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
①信仰得救 ②因信称义 ③简化仪式 ④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学者张鸣说:“为什么没有人利用天主教来叛乱呢?因为天主教是本教,普通信徒对教义是不能随便解释的,《圣经》的解释权掌握在教皇手中。但是新教就无所谓,……每人都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对新教描述的是( )
①《圣经》具有最高权威 ②因信称义 ③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 ④新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原创】“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样具有关联性,不能够将其独自隔离开来。”根据题干材料观点,以下对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承前启后”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点燃了整个欧洲宗教改革这片森林 |
B.文艺复兴运动推动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又推动启蒙运动 |
C.宗教改革运动宣扬人文主义精神,并实现了其向理性主义的转变 |
D.沿袭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并推动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开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