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认为:“普通百姓和工场女工甚至9岁儿童从圣经中懂得的真理要比不读圣经的教皇多得多。”这反映出他主张(    )

A.反对信仰基督教 B.教皇应该享有权威
C.《圣经》代表着理性 D.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这段话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项主张(    )

A.人人有权读《圣经》 B.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权威
C.简化宗教礼仪 D.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评论某一运动:“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是(    )

A.苏格拉底 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D.孟德斯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517年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仅仅两周就传遍德国,四周后各种译文传遍欧洲。
印刷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B
二十年间,因欠青苗至卖田宅,雇妻卖女,投水自缢者,不可胜数。
青苗法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
C
该衙门(总理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总汇。
总理衙门只管外交事务
D
《大日本帝国宪法》:“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天皇始终掌握着最高权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在一次布道中说:上帝的天国并不在于可以接触或看得见的外物,乃在于信仰。他说的“外物”包括(     )
①神职人员 ②苦修行善 ③阅读《圣经》 ④购买“赎罪券”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路德一再激烈攻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自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上述材料表明(   )

A.新教崇尚人文而非理性 B.科学与宗教信仰水火难相容
C.新教与旧天主教无区别 D.改革后的新教坚持信仰至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到:“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是它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这一思想反映了(    )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B.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C.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    )

A.承认了现实生活中的等级秩序
B.为封建贵族特权辩护
C.带来世俗界上帝“弃民”的沉沦
D.推动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将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所说的“宗教的理性化”概括为“怀着宗教般的热情赚钱、从事商业和经济活动”。下列教派最能体现韦伯所指的“宗教的理性化”的是(    )

A.天主教 B.路德教
C.佛教 D.加尔文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历史学家阿道夫·冯·哈纳克在《教义史》一书中对欧洲某一历史时期这样写道:“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该历史时期应该是(    )

A.宗教改革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否定了基督教长期传颂的教义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的主张引起德国社会的强烈共鸣,哪些人支持了他的改革?(    )
①农民阶级 ②新兴资产阶级 ③世俗封建主 ④罗马教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认为:“凡国家社会合法的制度都是上帝美好的工作;基督徒从政、司法、照宪法及现行有效的法律治理政事、按律科罪、开正义之战、从军、订合法的契约合同、置产、官府吩咐起誓以及嫁娶等,均无不可行。”由此可见马丁·路德(    )

A.提出王权高于神权主张 B.具有近代法治意识
C.强调教会经济管理职能 D.开启宗教改革大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