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曾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这一看法反映了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是
A.给封建专制以致命一击 |
B.使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D.使列强“以华治华”侵略策略破产 |
《申报》曾刊登如下公告:“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公告颁布的时代背景是
A.维新派倡导变革社会习俗 |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C.新文化运动兴起 |
D.五四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
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
A.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 | B.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竞事业 |
C.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 | D.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
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
历史事件是(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洋务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有学者认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对该观点所说探索历程“‘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相对应的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这是因为它( )
① 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②在法律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③体现了民主派的建国主张
④是中国近代民主化的一座丰碑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所指的事件是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
B.联合其它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
C.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 |
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
12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一重要成果?(2分)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破除传统陋习方面的三项措施。 (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2分)
《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①原因与巴黎公社革命相似——与大规模的战争有关
②直接目标与太平天国运动相似——反侵略反封建
③领导力量与五四运动相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④性质与中国的辛亥革命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④ |
梁启超先生曾说:“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前者叫民族精神的自觉,后者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诸君 啊,我们年年双十节纪念,纪念什么呢?就是纪念这个意义。”其中“双十节”纪念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国民大革命 |
20世纪初,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某班同学就东京成为重要阵地的原因进行探讨时提出了以下意见,较为恰当的是( )
A.东京是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中国留学生聚集地 |
B.当时日本明治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 |
C.中国和日本相似的国情使许多日本人支持中国革命 |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核心人物孙中山当时在日本东京 |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中国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但在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被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