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写的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所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
A.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
B.民国政府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高兴 |
C.清政府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
D.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
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在关于中国社会形势的报道中,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其报道的事件最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辛亥武昌起义 |
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妆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此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②当时服饰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
③服饰改革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
④国人的服饰明显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首歌可能是
A.大清帝国国歌 |
B.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期的国歌 |
C.伪满洲国国歌 |
D.新政协征集的国歌之一 |
如图,山海关城南有作为兵营的日本营盘、法国营盘、比利时营盘、意大利营盘、德国营盘和英国营盘的遗址。这六国营盘应该出现于
A.《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 |
C.甲午战争后不久 | D.《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 |
“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毁了一个王朝,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这件事发生在
A.十九世纪最初十年 | B.十九世纪最后十年 |
C.二十世纪最初十年 | D.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大解放。说它是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主要是指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表现在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
C.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
D.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在“共和革命百年”即将到来之际,著名学者杨天树在《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B.选举了临时大总统和参议院 |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 B.清朝统治被推翻 |
C.中华民国的成立 | D.《临时约法》的颁布 |
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主要新在
①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②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③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A.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各地举行隆重纪念活动。辛亥革命100周年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辛亥革命
A.在世界上最早实践三权分立学说 |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C.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 | D.开启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
《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里逊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 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