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D.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教育的核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所示纪念徽章上的主要文字是“中华民国鄂军政府起义纪念”,图案是五色旗和十八星旗。该徽章纪念的起义爆发于(  )

A.广州 B.南京 C.南昌 D.武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与新中国的成立被称为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巨变。这两次巨变共同见证了中国

A.社会性质的改变 B.君主专制的结束
C.中华民族的独立 D.现代化历程的进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台湾学者张玉法初步统计,民初出现的政党与政党性组织共312个。各政党相互竞争,形成了竞争性政党政治的格局。这种现象出现表明(  )

A.封建帝制退出历史舞台 B.民众民主意识普遍提高
C.民主意识的组织化倾向 D.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成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B.①②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那种主义。”“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子了。”材料(  )

A.批评了三民主义的不足
B.反映了作者阶级属性的变化
C.指明了中国社会的方向
D.说明了反封建战线的分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谒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这种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

A.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较低下
B.民众民主共和意识得到提高
C.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
D.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该观点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

A.发动了武昌起义
B.终结了清朝统治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D.颁布了《临时约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12年3月英国伦敦画报上刊载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中国人不仅剪掉了辫子,而且还戴上法国大革命时期象征自由的“自由帽”。由此漫画可知

A.中国民众获得了民主与自由
B.清政府被迫顺应了民主潮流
C.辛亥革命得到了西方的支持
D.中国民主革命引起了英国人的关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甲);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乙),题干中甲乙两处的内容很可能(    )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B.戊戌变法取代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