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希特勒迫害犹太文化精英

法律依据及其内容
世间
被驱逐的人数
大学教师总数
占总人数的比例
《重设公职人员法》:凡属非亚利安血统者,都将解聘
1933-1934年冬
约1145人
7116人
16.09%
《纽伦堡法》:剥夺所有犹太人的公民权
1936年9月
约494人
5971人
8.2%
《德意志公职人员法》:解聘拥有非德意志配偶或同种类配偶的教师
1937年-1938年夏
约160人
5477人
2.92%

 
材料二 在希特勒统治德国以前,世界的科学教育中心不在美国,而在德国。19世纪后半叶,德国就进入了科学与教育的辉煌时代,超越了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科学文化中心……截至1933年,德国共有32名获奖者,美国只有5名获奖者。当希特勒上台以后,推行种族主义政策,使得50万犹太人被迫流亡他乡,美国接收了这些难民中的四分之一,并给难民中的知识精英提供施展才华的环境,使得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发生了一次洲际大转移,从欧洲转到了北美洲,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到二战结束的1945年,德国的三项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在世者只剩14名,而美国已经有25名。难民知识精英把德国学术体系中最先进的方法论和最严谨的学风带到了美国,奠定了美国在全世界科学教育上的领先地位。到今天,美国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经超过200名,有的年份的三项诺贝尔科学奖甚至被美国科学家包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工真《文化的流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迫害犹太文化精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难民知识精英”对美国发展做出的贡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 年哈里曼就罗斯福要求参加对日作战意图作证时说:“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的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
——《美国第82 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
材料二 1945 年2 月,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了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 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其条件为: 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 现状予以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国际条约集》
材料三 苏联本身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其以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国际条约集》
材料四 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文文件集》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4分)材料二中苏联同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4分)
(2) 据材料一、三分析,美国政府在外交上取得了什么成功? (3分)其最终目的是什么?(3分)
(3) 据上述四则材料,评价美苏等国的外交活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起初谁也不相信……然而在经过了最初的一阵子不安之后,我开始对日本人向我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袭击一事感到幸灾乐祸了。多年来,我先后就日本人的威胁以及我们应当趁早采取行动以防患于未然的建议,……看到我提出的警告被当成耳旁风,实在叫人灰心丧气。不过,反过来想,要唤起我国人民奋起行动,正需要那样的灾难,一旦发生了那样的事,我就不担忧最后的结局了。
——《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
请回答:
(1)材料是针对什么事件的议论?据材料分析司徒雷登为什么“感到幸灾乐祸”、正需要那样的灾难?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司徒雷登为什么“不担忧最后的结局”?用什么史实可以证明他的预言是正确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
——孙中山
材料二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3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诺门坎战役,发生于1939年5-6月,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外蒙古军队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而引起的战役。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失败而告终。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34到1938年间,苏联红军坦克增加了近2倍,飞机增加了1.3倍,火炮增加了近80%,人数增加了1倍。”在军事理论方面,20世纪30年代,苏联军事理论界最为突出的成就是创立了纵深进攻战役理论,这种纵深进攻战役理论正是以拥有大量的飞机、火炮、装甲兵等机械化部队为前提的。
——《苏联军事史》
材料三 “这是一场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战争...(他们)在人们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里发泄着愤怒”。直到两年后日本人的炸弹劈头盖脑地扔到了珍珠港,美国人才明白过来,恰恰是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一战改变了日本的作战对象,恰恰是他们根本瞧不起的这个弹丸小国给了他们致命一击。
——1939年7月20日,《纽约时报》
材料四 特别是发掘了一代名将朱可夫,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储备好了帅才(朱可夫后来参与指挥了苏德战场几乎所有重大战役,被誉为“苏德战场上的消防队员”)。苏军还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首次使用了“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首次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所有这一切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得以广泛采用。
——《苏联军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诺门坎战役爆发的地缘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诺门坎战役中苏联取胜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说明苏联从诺门坎战役的胜利中取得的“收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统强烈要求国会特别会议废除《中立法》中禁运条款(1939年9月21日):
禁运条款的制订不单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它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就海运贸易而言,把陆军强国和海军强国置于同样的地位。要发动战争的陆军强国因此可以在事前就感到放心,因为任何未来的敌对海军强国都会由于享受不到古已有之的随处采购的权利而受到削弱。这在四年前就已开始给了交战的一方一项具体好处,不是由于它本身的力量或地理位置,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为。
——《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1940年12月17日):
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
……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是完好如初的——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丢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罗斯福选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4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在这两次讲话中主张的异同。(4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谴责新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权。但是,它没有命令日本撤军。相反,这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第二个月,日本退出了国联。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对李顿调查团及其报告都表示强烈不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开罗宣言》的历史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6年5月底,英、德之间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在战斗中,英国出动了约l50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l00艘军舰。虽然最后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迫使德国海军龟缩在海港中,只能派出潜艇四处活动,寻机击毁英国的舰船。
材料二 中途岛海战在二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战争中美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极其悬殊:日本方面集结了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80余艘巡洋舰、驱逐舰和700余架舰载机;美国方面3艘航母,2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200余架舰载机。结果美军用1艘航母和l00余架飞机的代价,使日军损失了4艘航母、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之后,日军开始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摘编自《20世纪著名的世界海战》
材料三 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在201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与日德兰海战相比中途岛海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 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分别说明理由。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1月,法、意签订罗马协定。意大利应允法、意两国在欧洲问题上,特别是在奥地利问题上采取妥协行动。也就是说意大利把侵略矛头调离巴尔干、地中海和小协约国地区,即离开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则同意把突尼斯和法属索马里的某些利益让给意大利,并纵容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法国外长赖伐尔承认,“我把埃塞俄比亚赠送给他(墨索里尼)了”,“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
——摘编自王春良等《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我确信,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我相信,我们能。不管您对布拉格政府的意图是多么不信任,您不应该怀疑英国与法国政府的能力,各项允诺完全地、公正地立即付诸实现。如您所知,我已公开宣布,我们保证各项允诺将这样付诸实现。
——节选自英国首相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1938年9月2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对意大利做出让步的主要原因。其意图和直接后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伦认为希特勒“不用等待就会得到”的“东西”是什么?英法两国的相同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分析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北非是二战中德意与英国争夺的一个重要目标,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事中的重大战役。从1940年9月意大利在利比亚的昔兰尼加东部发起进攻,次年3月德国参战,到1943年5月以德意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历时近三年的北非战事无不与欧亚的战事紧密联系着,受整个战争形势的制约。就北非战事的评价,斯大林曾说:“由于非洲的军事行动,表示主动权转到我们盟国手中,欧洲的军事政治状况从根木上变得有利于英美同盟。它破坏轴心国体系的领导力量希特勒德国的威信,从精神上瓦解希待勒在欧洲的盟国……为打垮意大利和孤立希特勒德国创造条件。最后,它为在更靠近德国的要害地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创造前提,而这对战胜希特勒暴政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据《试论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战场的失败》等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意大利入侵北非时欧洲战争形势。北非战事与欧亚战事紧密联系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非战事胜利结束的重大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谴责新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权。但是,它没有命令日本撤军。相反,这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第二个月,日本退出了国联。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对李顿调查团及其报告都表示强烈不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开罗宣言》的历史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停战诏书》对侵略战争的辩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名称及成果内容。(7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定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法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群、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