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
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
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 |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下列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皇帝(中央)任命不可世袭 |
B.他实际上是南海郡最高行政长官 |
C.他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具有封地 |
“秦始皇设职授官, 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 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 | B.三公九卿制 | C.分封制 | D.郡县制 |
《史记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 |
B.为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 |
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 |
D.为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而修筑 |
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 )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
C.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
D.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
B.开创皇帝制度 |
C.建立三公九卿制 |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
下图是秦始皇,他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着。这突出说明( )
A.秦朝服饰丰富 | B.秦朝注重礼仪 |
C.皇权至高无上 | D.他对服饰很讲究 |
秦朝的中央官制( )
①最高官职是百官之首的丞相
②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
③服务于皇帝掌握大权
④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④ |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百官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的是( )
A.丞相 | B.御史大夫 | C.太尉 | D.九卿 |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
C.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中说,“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这里的“封建”和“选举”分别指( )
A.分封制和民主选举制度 |
B.封建制度和民主选举制度 |
C.封建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 |
D.分封制和官员选拔制度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 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
C.分封制和宗法制 | D.宗法制和郡县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