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高中历史

.近代以来,婚姻自主日益成为城市社会主流,但有学者认为“中国旧式婚姻具有稳定婚姻关系、追求生活幸福及家庭和睦等积极内容。”同一时期拉丁美洲殖民地的妇女从事农业和制造业,尤其在纺织工场更多,但当时也有人认为家务和厨房是妇女适合的领域。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

A.拉美妇女的地位低于中国 B.中国与拉丁美洲都很落后
C.社会变迁过程遇到了阻力 D.不同文明的融合与冲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比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派办报的宗旨、任务、目的。
(2)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讨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生活方式。下列学生的言论,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

A.买粮、棉、油得凭票证 B.人们普遍注重节约和奉献
C.一家人在电视上看春节联欢晚会 D.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体差别不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字是民国时期的一则征婚启事:“女学生周某某,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于京师某女子学校……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如有与某某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    )
①年轻人思想不断解放
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被摒弃
③近代西方自由思想影响国人
④婚姻自由被广泛认可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②政府腐败,人民困苦③思想启蒙,民智渐开④民主实现,言路畅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中试名单送到天津,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中国已经使用无线电报
B.电报主要用于普通百姓事宜
C.电报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
D.中国通讯事业发展迅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别墅”在今天仍是人们追求的高档居室建筑,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开始出现。其最初风格特点是(    )

A.传统为主 B.中西合璧
C.完全欧化 D.西式为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照片是历史的真实写照。观察下图,该照片是中国政府首次派出的30名赴美留学的幼童合影。              

(1)首批留学美国的幼童后来对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习俗方面的改变有何贡献? 图片中“轮船招商局”属于什么企业?该企业的兴办对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有何影响?
(2)该图片反映的是是发生我国近代一场重要的改革自救运动,这场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这场运动最终破产,其标志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