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
阅读下列材料,可以看出当时( )
①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②新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③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升④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初步建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调整后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
1977年9月邓小平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 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目的是( )
A.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 | B.招生政审要为改革开放服务 |
C.为更多人参加高考减少阻碍 | D.招生仍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 |
阅读下列材料,可以看出当时( )
①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②新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③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④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初步建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
B.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
C.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 |
D.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
A.基础相当薄弱 | B.照搬苏联经验 |
C.强调政治导向 | D.发展急于求成 |
粉碎“四人帮”后,发展高等教育的第一个举措是( )
A.新时期教育方针的确定 |
B.教育大革命 |
C.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 |
D.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
下表是20 世纪50 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院系调整前 |
院系调整后 |
法学院 |
建筑工程系 |
农学院 |
土木工程系 |
文学院 |
水利工程系 |
工学院 |
机械工程系 |
理学院 |
动力工程系 |
航空学院 |
电机工程系 |
|
无线电工程系 |
|
石油工程系 |
A.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B.有计划地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适应“211 工程”建设的需要
D.适应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从某些方面看,1977年甚至可以用国歌里的一句话来形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四人帮”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
B.“双百方针”继续贯彻,各种观点盛行 |
C.高考制度中断十年,出现“人才断层 |
D.“大跃进”蓬勃兴起,严重破坏生产力 |
下列摘编自李育民《废约史研究30年》,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探讨废约问题的部分专题论文。废约问题的探讨反映出
作者及其专题论文 |
论文期刊来源 |
方铭《关于苏俄两次对华宣言和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问题》 |
《历史研究》1980年第6期 |
李光一《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废除不平等条约》 |
《史学月刊》1985年第4期 |
韩渝辉《中国是怎么样得以在抗战时期实现废约的》 |
《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5期 |
王淇《一九四三<中美平等新约>签订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评析》 |
《中共党史研究》1989第4期 |
A.政府试图调整外交理念 B.学术研究环境得以改善
C.“科教兴国”战略影响 D.列强侵华影响极其深远
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出台的科技、教育、文艺工作方针政策,其先后顺序是( )
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③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④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A.③②①④ | B.②③①④ |
C.②①④③ | D.①③④② |
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
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