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评价孙中山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底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    )

A.调和劳资关系 B.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C.没收外国资本 D.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4月,孙中山说:西方国家虽然富足,“但这些国家国内贫富间的悬殊仍极明显,所以革命的思潮常激动着这些国家的国民。如果不进行社会革命,则大多数人仍然得不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为防止这一现象在中国的出现,孙中山后来提出的办法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实行国共合作 D.实行普遍公民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国际基金会”章程明确规定基金会活动的目标是建立慈善机构,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这说明

A.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B.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主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C.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D.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C.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逝世后,有人撰写了这样的挽联:“此老是世界英雄扫万里风烟,定一统山河名流百代;其人作中华元首抱三民主义,伸五权宪法志矢千秋”。下列挽联同为悼念此人的是

A.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不死;不做官,不爱饯,不变节,是我良师
B.薄华盛顿而不为,何况明祖;于马克思为后进,庶几列宁
C.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
D.创造着盖世丰功,阶级解放,民族解放,人类解放;永远是我们模范,志气超群,道义超群,谋略超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里,他强调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新三民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    )

A.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B.加快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
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D.促进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指出:“十年来之中国,若支破屋于淖泽之上,非大乱后不能大治,此五尺之童所能知也。武汉事起,举国云集响应,此实应于时势之要求,冥契乎全国民心理之所同然。是故声气所感,不期而治乎中外也。”这表明梁启超

A.对戊戌变法立宪改良失败的反省
B.肯定辛亥革命顺应近代化潮流
C.认为辛亥革命阻碍了中国近代化
D.继续改良反对暴力革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民主义以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用的表现是:
①推动民主革命高潮武昌起义的到来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③指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评价孙中山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