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 | B.1917年 |
C.1920年 | D.1924年 |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影响 | B.工农运动发展的推动 |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D.中国共产党纲领的作用 |
1939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不包括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B.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 |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 |
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失败 | B.工农运动的发展 |
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
究竟是以新文化运动还是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史学界曾经为此展开过激烈的争论,下列观点中有利于以新文化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有
①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
②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成为其内容之一
③有利于中国近代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④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对材料解读最恰当的是
A.协约国的胜利是对军国主义的胜利 | B.一战影响下中国人学习的方向发生变化 |
C.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 |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潮 | B.维新思潮 |
C.马克思主义 | D.新文化运动 |
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的民族运动“得最宜于组织最易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民族革命。”陈、瞿两人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 | B.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
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先后问题 | D.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问题 |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B.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
C.“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
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
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文中的这种“潮流”是指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社会主义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马克思主义传播 |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l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