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
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罗马法内容丰富,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习惯法→成文法→万民法→公民法 |
B.成文法→万民法→公民法→自然法 |
C.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 |
D.习惯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
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发生于公元前8世纪 |
B.都设十个地域部落 |
C.都设立了五百人议事会和十将军委员会 |
D.都打击了氏族制度,有利于民主政治 |
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
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下列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主义,促进历史进步的是( )
①1897年德意志帝国首相提出的“我们不想让任何人站在阴影里,但我们也渴望阳光下的地盘”
②1905年同盟会倡导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③一战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的民族自决
④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1933年《东风杂志》:“(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 )
A.取消商品贸易 | B.允许自由贸易 |
C.实施计划经济 | D.实行自由放任 |
天地会是清代民间秘密结社组织之一。它以“反清复明”为主要口号,其成员主要来自下层劳动群众、三教九流、无业游民以及农民。根据下表判断,这些事件透露出的问题是( )
1796—1850年的54年间,涉及天地会的事件
事件起因 |
数量 |
“遇事有人帮助,免人欺凌”者 |
26起 |
因穷困而“敛财分用”者 |
15起 |
为抢劫富户而“得财分用”者 |
39起 |
攻掠城镇“竖旗起事”者 |
11起 |
A.近代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
B.汉族人民“反清复明”的政治诉求强烈
C.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保障体制尚需完善
D.百姓“均贫富、等贵贱”的意识长期存在
公元前508年,雅典首席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一步实行改革,取消了原有的四个部落,把雅典划分为十个选区,此举的主要意义在于
A.推动地方自治 | B.保护选民利益 |
C.消除了贵族残余 | D.发展了平民政治 |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第三、四等级的公民终日为工作、糊口而奔波忙碌,无暇参加正常的政治生活,到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雅典为马其顿征服。材料折射出
A.战争破坏了雅典等级制 | B.雅典公民集体意识丧失 |
C.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烦琐 | D.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破坏 |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转化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第一次成功实践了这一观点的是
A.第一国际 | B.巴黎公社 |
C.俄国十月革命 | D.新中国建立 |
太平天国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
A.地主阶级镇压 | B.农民阶级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
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