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近代以来, 自然科学为哲学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并呈现正反两个方面,例如启蒙时期的机械决定论和19世纪末以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典型的偏差:都影响了当时社会的思维方式。上述两个观点主要运用与借鉴了 

A.量子理论与进化论 B.细胞学说与原子论
C.量子理论与相对论 D.经典力学与进化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石的万科公司、柳传志的联想公司、张瑞敏的海尔公司,它们都诞生在 1984 年前后。这一年想在 制造业和科技界有所作为的人还有大学刚毕业的李东生、段永平、史玉柱等一干人。这种历史现象产 生的主要原因是 

A.邓小平南巡讲话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公平竞争
C.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公众的创新精神
D.国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进度的加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种观点认为:“急于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倾向在十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得到很大发展,其集中表现是执行于1918年至1921年初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这一政策之下……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部余粮由国家强行征购。”这一观点实际上    

A.把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归结为苏俄激进
B.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C.忽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制定的内在原因
D.是对余粮收集制度的非理性判断和否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社会在炮火的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写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
②“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指葡萄牙人首次来到中国
③“界碑”是指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近代最初一步”是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稗类钞·婚姻类》记述了人们称之为“文明结婚”的新风尚: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 得父母允准, 即延介绍人请愿于女子之父母, 得其父母允准, 再由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 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新风尚”体现在

A.婚俗已不讲究父母之命
B.多数人崇尚西方新式婚姻
C.媒妁之言左右婚约缔定
D.婚姻男女当事人都有发言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8—1941年间,西南地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这说明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B.抗日战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中国形成行业齐全的工业发展格局
D.“实业救国”的热情高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宪法从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可是获得独立后的美国却没有在宪法中规定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制宪代表解释说这种权利在各州法中已有规定。这主要表明1787年宪法

A.具有地方分权特点 B.轻率地对待公民权
C.掩盖性别歧视实质 D.具有种族歧视缺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人对巴黎公社也有自豪感,因为那个时代愚蠢的第二帝国和愚蠢的对普鲁士的战争,与巴黎市民的挺身而出形成鲜明对比。今天巴黎公社社员墙边的鲜花,不是中国人、不是古巴人、不是朝鲜人放的,是法国人放的。”法国人如此看待巴黎公社是基于其

A.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 B.革命精神
C.推动力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D.民族精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说: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 够的生活来源。 ”从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段之一是

A.关注民生问题 B.遏制两极分化
C.削减政府开支 D.控制生产规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后半期,晚清通过整顿士气和经世致用来恢复统治秩序出现了“同光中兴”。但这里所谓的“中兴”没有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内涵。材料中的“内涵”主要指

A.向近代化的转型 B.中央集权的重建
C.社会性质的转型 D.民主制度的建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明确规定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1912年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国情
B.分散了权力导致效率低下
C.脱离群众 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精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了

A.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B.产业变革的需要
C.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 D.农业灌溉的需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说很多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也对国内的体制引以为荣,同时蔑视西方国家的民主传统,他们认为德意志特殊道路是一种积极的方式,是处于欧洲中心位置的国家采取的不同于西方其他国家的特殊方式。“这表明德国君主立宪政体

A.在民主方式上优于英法 B.建立有它的偶然因素
C.缺乏广泛的民主基础 D.有强大的社会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上,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 世纪一位法国思想家曾说: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思考问题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 B.提倡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反对君主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