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简答题
高中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第六条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概括材料一、二的共同主张。
(2)据材料分析洛克思想与法国大革命间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人士唐才常在1897年写道:“路德者,不服从天主教教皇之压力,别立新教以抗罗马,而改教之徒云集景附……雷奔电激,为古今中外不可一世之业。”
材料二      1902年梁启超指出“路德新教之起,全欧精神为之一变。”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观念的核心是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
——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国家观”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在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民富国强,关键在其兴民权、开议院,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
——雷颐《清朝灭亡源自对现代性的无知》
(2)比较材料一、二“国家观”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国家观”的时代意义。
材料三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起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享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1)请从人民和政府两个角度归纳材料所阐明的关于实现民主的途径。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世纪以来是如何实践“真正的民主”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据盂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材料二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三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是一种“内源式”的启蒙。并指出导致近代中国启蒙具有“外源式、突变性”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指的是什么?并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什么会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中,“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中国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材料一反映雅典政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上述政治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所说的“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采取这种政治体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选择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一现象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1898年8月30日上谕曰:国家设官分职,各有专司,京外大小各官,旧制相沿,不无冗滥。近日臣工条奏,多以裁汰冗员为言,虽未必尽可推行,而参酌情形,实亦有亟当改革者。……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为;其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事务甚简,半属有名无实,均著即行裁撒,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 
——《清德宗实录》卷四二四
材料二 (1898年9月26日)上谕曰:朝廷振兴庶务.一切新政,原为当此时局,冀为国家图富强,为吾民筹生计,并非好为变法,弃旧如遗。……所有现行新政中栽撤詹事府等衙门,原议将应办之事,分别归并,以省繁冗。现在详察情形,此减彼增,转身周折,不若悉仍其旧。著将詹事府、通政司、大理寺、光禄寺、大仆寺、鸿胪寺等衙门,照常设立,毋庸裁并。
——《清德宗实录》卷四二七
材料三 近来朝廷整顿庶务,如学堂、商务、铁路、矿务一切新政,迭经谕令各将军督抚切实筹办.并令办理情形,先行具奏。该将军督抚等,自主仰体朝廷孜孜求治之意,内外一心,迅速办理,方为不负责任。乃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愒,虽经严旨敦迫.犹复意存观望,即如刘坤一、谭锺麟总督两江、两广地方,于本年五六月间谕令筹办之事,并无一字复奏。迨经电旨催问,刘坤一则籍口部文未到,一电塞责。谭锺麟且并电旨未复,置若罔闻。该督等皆受恩深重,久膺疆寄之人,泄沓如此,朕复何望?倘再藉词宕延,定必予以严惩。直隶距京咫尺,荣禄于奉旨交办各件,尤当上紧赶办,陆续奏陈。共余各省督抚,亦当振刷精神,一体从速筹办,毋得迟玩,至于咎戾。
——《清德宗实录》卷四二
注:玩愒,荒废时日。膺,承担。戾,罪责。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光绪帝两次上谕的内容有何不同?是何原因?
(2)依据材料三,说明地方督抚对戊戌变法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分析上述三则材料,说明清末吏治的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明朝法律,内容为严惩官员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举也要考试《大诰》……但朱元璋死后,《大诰》即被臣民所遗忘。
——《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率精壮拿赴京来。
——《大诰》
材料三 (明)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大守、县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极力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用重典惩治“奸顽”。他颁布了《大明律》,加强了对主守官吏凭借职权侵吞国家各项钱粮之类贪污犯罪的惩罚。┅┅同时规定:“凡监临官吏挟势求索借贷所部内财物者,并计赃准不枉法论,强取者准枉法论,财物给主”。┅┅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的贪污行为,明律规定“并赃论罪”,并于犯官右小臂刺“盗官钱(粮)”字样,耻辱终身,赃四十贯处斩。┅┅为了对贪官形成更大的威慑力量,明太祖下令各州县设立“皮场庙”,在众人围观之下活剥贪官的皮,然后实之以草,制成人皮草袋悬挂在官府门前,以示替戒。
——《明清帝王与反腐败斗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概括上述措施体现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惩治贪官的结果?分析明代吏治腐败的根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路德说出了人们必须用《圣经》本身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他的教义这句话以后,人类的理性才被授予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且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才被认为是最高裁判者。
——H·海涅《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材料二 路德认为教权所辖范围仅涉及灵魂,不应涉及金钱、土地以及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预国家事务。在国家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德意志的宗教不能是罗马的臣属,德意志的牧师、僧侣应享有自己的宗教权利。
——邢来顺、李富森《马丁·路德民族思想的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路德关于个人信仰的基本主张。分析“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才被认为是最高裁判者”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路德的思想,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哪两对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思想的政治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到19世纪英法等国的历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材料一 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合乎自然的自由的制度就会树立起来。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
总之,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第544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
第545条:“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第1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法国《拿破仑法典》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法律原则?结合所学阐述《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运河是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依据图12说明大运河的历史变迁。结合所学,说明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摘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  古往今来,人们却津津乐道于诸葛亮未出草庐已三分天下的史话,殊不知,“三分天下”的实质就是分裂。诸葛亮“联吴抗曹”,亲自导演的赤壁大战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但蜀汉在与曹魏长期的对抗中,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综合国力都显得力不从心。诸葛亮为执行以分裂为宗旨的三国鼎立,在蜀汉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战争经济政策,对蜀汉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压榨,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剥削更是空前残酷,这一切最终使得蜀汉经济崩溃,人口锐减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并导致了蜀汉仅有42年的短命历史。
——摘自范文琼《重评诸葛亮的历史功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葛亮在历史上赢得普遍赞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诸葛亮的过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达尔文在他于1859年出版的主要著作《物种起源》中更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里,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蛾的16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它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过程》
材料三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 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达尔文用上述现象来阐释生物进化论的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物种起源》诞生的思想条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达尔文学说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由此,谈谈影响科学对社会发生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岳忠武王祠》(明 · 于谦)
材料二 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
他从小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
他不畏惧困难和风险,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承担天下兴亡。
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
——摘抄自石悦的《明朝那些事儿》
(1)材料一中的《岳忠武王祠》一诗表明了于谦怎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于谦创作该诗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的作者是怎样评价于谦的?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于谦的优良品质对后世的影响或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同盟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开罗宣言》
材料二 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以来,其抛出的一系列公然否认历史、颠倒黑白的言论,招致国际社会的警惕和批评。在发表“侵略定义未定论”而遭到国际社会谴责后,安倍非但没有收敛,反而继续在历史问题上大放厥词,……近来日本国内在历史问题上接连出现消极动向,一些人公开质疑《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其实质是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挑战战后国际秩序,这不能不引起亚洲受害国和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展走向的严重担忧和警惕。
——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1)依据材料一,简述《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年来日本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