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数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类。
——贾谊《论积贮疏》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4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1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3分)
(4)结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0年6月,日本当局叫嚷“不要误了末班车”。7月26日,日本内阁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规定日本的基本国策是:“建立以皇国为中心,以日、满、华为基干的大东亚新秩序。”“皇国目前的外交是以建设大东亚新秩序为根本,首先将重点置于结束中国事变方面。”
材料二  1940年秋季,日军参谋长杉山元认为:“从窘境看,想孤立的解决中国事变几乎没有希望了,中国事变的解决,只有作为综合欧亚国际大变化的一环,才有解决的希望。”“近卫也好,松冈也好(二人为日本当时的首相和外相),对中国事变都灰心了……他们说,解决中国事变的道路,应该把面向中国的力量转移到南方。”
材料三  1941年7月2日,日本内阁决定“不管世界形势如何演变,帝国均将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方针。”“依然向处理中国事变的目标前进,同时,为确定自存自卫的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并声称“不辞对英美一战。”
——上述材料均引自张继平、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当局为什么叫嚷“不要误了末班车”?为此而确立的基本方针和重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促成日本决心向英美开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为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舶来品,“宪政”一词何时在中文世界出现难证其详。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梁启超早在1899年4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至于是否属于最早使用尚有待考证。梁启超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材料二: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材料四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3)依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年发耳,陛下发一朝之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 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以天下为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翰廷总之,所以稳当。”                  
——《洪武实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的每次社会转型,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发展中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作家司各特说:“在蒸汽机出现以前,纺织厂建筑在水边,建在偏僻的乡村里。那时.雇主和人之间还保持着私人关系,雇主必须关注工人的生活。包括吃什么,住在哪里,等等。在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搬到城市,这时工人在雇主眼里就只是工具了,雇主在这个星期找500个人干活,付给他们一个星期的工资,下个星期又找500个人干活,把前面这500个人就丢掉了,好像是丢掉500个旧梭子一样。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1年或1982年,90%以上的家庭是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到1983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在中国农村消失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你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特征?
(2)依据材料二,解读出蒸汽机的使用给英国工人生活带来的变化。
(3)试述80年代我国实行“生产责任制”对现代化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和图三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什么对策?其实质是什么?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你是如何理解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4分)
(2)他们两人“挽救”社会制度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  1958年丰产未丰收,农业总产值只比上年增长2.4%。粮食、棉花比上年增产,而生猪头数下降5.8%,大牲畜头数下降到1952年水平。1959年就全面下降了,主要农产品全面大幅度减产。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1960年,农业继续大幅度减产,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上年又下降12.6%。粮食和棉花产量均降到1951年水平。结果造成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非常困难。                       
——《改变中国》
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四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弊端,并简要分析其危害。 
(2)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推广包产到户形式责任制的过程中仍存在哪些不足?这些不足的存在,主要说明了什么?《通知》对推广这种形式责任制有何作用?
(3)比较材料一与材料四,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哪些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一览表(单位:英镑)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

材料二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三  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共设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武备、机械、美术等9个展览馆和一个劝工所。另设暨南馆l所,陈列南洋各埠华侨之出品;参考馆3所,主要展出外国产品。                        ——《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为我们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与鸦片战争前有什么不同?(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入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有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的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等。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固定不变的工厂工资和不断下降的农场收入,这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国民收入严重的分配不均。1929年,5%的美国人得到全部个人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人民大众不充分的购买力与那些拿高薪水、得高报酬的人的高水平的资本投资同时并存。20世纪20年代中,资本货物的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6.4%,而消费品出来的增长率是2.8%。这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受阻;这种低下的购买力不能支持如此高比率的资本投资。结果1929年6月到10月,工业生产指数从126下降到117,从而造成了促使这年秋天股票市场崩溃的大萧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33年3月,美国的失业人数据保守的估计为1400多万,相当于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在英国,失业人数将近300多万,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与美国大致相同。德国的情况最糟,失业人数至少600多万;工会执行委员会估计,他们的成员中有五分之二以上的人完全没有工作,另外还有五分之一的人只有非全日性工作。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交换的反常现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1929年的社会发展特征。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问题。上述问题对社会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
(4)结合材料二、三的主要内容,说明两则材料间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五城市结婚年代与结合途径分类表

资料来源:刘英主编《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第4页。
材料二 南京四福巷已婚妇女结婚年代与婚礼形式分类表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刘英主编《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第60页。
注:①表中文明结婚为按南京国民政府民法规定的基本程式而实行的婚礼。
②其他形式中包括茶话会、集体结婚、旅行结婚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1937~1982中国婚姻习俗变化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使1937年后婚姻习俗变化的历史因素。( 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愤》一诗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之句。陆游的诗句描述了当时怎样的局势?这种局势是如何形成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更加完善,示意图。请说明其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传玺主编的《中华文明史》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破坏,也有贡献,破坏主要表现为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凋敝,人口散亡。依据此后的历史发展,你认为这一时期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主要表现为:
1.                                         
2.                                         
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行政区域的划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认为;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较强,故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从元代开始,中央任意将自然环境和文化认同差异明显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力量和文化认同感,防止政治上地方割据政权出现。但难以形成独立经济体,不利于地方发展经济。
(1)阅读地图,依据地图说明秦朝到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不同。此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元代前后中央政府在划分地方行政区的原则上有何不同。分析这种变化的利弊。
(3)清代是如何划分行政区的?有什么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