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万山潭作

[唐]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注释】①解佩:神话故事。郑交甫游万山,巧遇神女,心生爱慕,并向神女索取佩戴饰物,神女解佩赠之,一霎时,神女和佩物均不见,交甫怅然久之。②棹:船桨。

(1)下面关于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垂钓坐磐石”一个“坐”字显安闲。潭水清澈又与闲适的心情相契合,第一联写出了诗人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

B.

“鱼行潭树下”看似不可解,实则妙趣横生。细细玩味,就会发现此句直接描写出了树的倒影在潭水中的荡漾美。

C.

第三联化用典故,运用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神秘的迷人风采,也拨动了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D.

全诗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化入闲淡之中,有垂钓之乐、赏景之乐、悠然神往之乐,还有月下放歌之乐。


(2)请自选角度,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颔联。

来源: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开头,作者回顾身世,意在暗示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B.

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

颈联“惶恐”“零丁”反复出现,渲染作战环境的险恶。

D.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


(2)请说说尾联运用的抒情方式及表达的情感。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时,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可以不去留意,把它们当作背景音乐;那料峭的春风,最多不过把酒吹醒,让人感到微冷而已。胸怀坦荡,可以包容天地,听任自然。这样,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人生何尝不会“栉风沐雨”?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定风波,词牌名。

②〔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

④〔雨具先去〕有人带雨具先走了。

⑤〔吟啸〕高声吟咏。

⑥〔芒鞋〕草鞋。

⑦〔料峭〕形容微寒。

⑧〔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资料夹

资料一:

[甲]苏子瞻以诗得罪,贬黄州。

[乙]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

[丙]东坡在黄,即坡之下,种稻为田五十亩,自牧一牛。

(选自《苏东坡轶事汇编》)

①(岭表)古地区名。即岭南、岭外。

资料二: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

(选自《东坡志林》)

资料三:

公幅巾芒屩,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

(选自《东坡乐府笺》)

①〔幅巾〕裹头用的丝巾。

②〔芒屩〕芒,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用以编织草鞋。屏,草鞋。

资料四:

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

(选自《晋书》)

①〔孙绰〕东晋文学家。

②〔安〕即谢安,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一蓑烟雨平生(《定风波》)

亦不尽(资料一·乙)

与田父野老相溪谷之间(资料三)

诸人并(资料四)

(2)下列对“资料一·乙”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

B.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

C.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

D.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定风波》)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资料二)

(4)从小冀同学查找的资料看,苏轼号“东坡居士”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5)“回首向来萧瑟处”中的“回首”有两个意思,请写出来。

(6)苏轼在风雨中“吟啸”,谢安在风浪中“吟啸”。他们在困境中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

来源: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阅读

题江湖伟观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①刘黻(fú):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此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前。题目中的“江湖”,指钱塘江、钱塘湖。②魏阙:高大的楼观,代指朝廷。③钱塘:临安的别称。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柳残、荷老、客孤,从物到人,给人以孤独哀伤之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用“万井人烟”“千年王气”写出南宋朝廷统治下临安的太平景象,表达诗人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C.

尾联中“北望中原在何所”表达出诗人对故土收复无望的迷茫与哀痛。

D.

诗歌描绘的临安城有荒凉之景,也有繁华之象,隐含着诗人对南宋朝廷安于现状的讽刺和不满,突出其忧国伤己的情怀。


(2)请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诗句“江远归舟动夕阳”所展现的画面描写出来。

来源: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赏析】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体会诗中结尾两句的含义。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①离披:零乱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头戴斗笠穿行于山中,“宜”字写出了“野行”的愉悦。

B.

“溪云”句与“山雨欲来风满楼”都写山雨将至,而景象全然不同。

C.

颈联写雨中行,“任”字以马喻人,表现了诗人遇雨的从容与泰然。

D.

这首诗从多角度着笔写山雨,情感真切自然,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2)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尾联所描写的雨后景象。

来源:2024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从军

【唐】刘庭琦

朔风吹寒塞,胡沙千万里。

阵云出岱山,孤月生海水。

决胜方求敌,衔恩本轻死。

萧萧牧马鸣,中夜拔剑起。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通过描绘凛冽的北风和无垠的黄沙来表现边塞自然环境的恶劣。

B.

颔联中涌动的层云和孤悬的明月烘托出战斗场面的宏大与战况的惨烈。

C.

颈联通过边塞将士的主动求战和舍身忘死来凸显他们的勇敢与忠诚。

D.

尾联中将士们保持警觉随时准备应战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昂扬斗志。

来源: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减字木兰花

[宋]卢炳

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

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妇耕夫。画作今年稔岁图。

【注释】①选自《全宋词》。减字木兰花,词牌名。②莎:通“蓑”。③惭愧:难得,侥幸。④馌yè: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③稔rěn:谷物成熟

(1)下列场景与原词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 )

A.

草蓑竹笠湿

B.

田间稚子嬉

C.

风雨麦已黄

D.

寒风雪又至


(2)词中“□”处,有人推测是“时”字,有人推测是“急”字,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联系全词内容阐述理由。

来源:2024年贵州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过彭泽

解缙

青山围一县,隐隐见人家。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

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

不见陶彭泽,湓城起暮鸦。

[注]①陶彭泽:晋陶渊明曾官彭泽令,故称。②湓城:指九江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清晨之景,天然清丽。

B.

诗中先写县城环境,次写城边水涯景色,再写官舍驿楼之景

C.

本诗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由大景渐写小景。

D.

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

(2)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颈联中“添”“泛”二字富有表现力,一个“添”字写出官舍之柳绿意更浓,一个“泛”字写出______。

来源: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遥碧亭

杨杰

幽鸟无心去又还,迢迢湖水出东关

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

[注]①幽鸟:鸣声幽雅的鸟。

②迢迢:水流绵长的样子。

③东关:关隘名。

④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日暮云还,恋山不动,远望如山外又添一山。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

(2)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三、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

来源: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下列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诗歌的开篇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了海水和山岛。

C.

“日月之行”和“星汉灿烂”中的“日月”“星汉”都具有宏大的特点,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D.

本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获胜后所作,表现了他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

来源:2022年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1)本诗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颇具特色,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2)下列选项中表达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诗写“登楼望水”,与许多写登山登楼登塔的唐诗一样,都是借景抒怀。

B.

作者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故写本诗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

C.

本诗为作者暮年所作,写登高望远,看到迎接他的归船,思乡心切,无心赏景。

D.

全诗文句通俗易懂,景情并有,不着一“愁”,实则写“愁”。

来源:2022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B.

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C.

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D.

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

来源:2022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

来源: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来源: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